千里相思念故人
女书法家王秀华的篆隶作品,外秀内刚,清雅脱俗。读她的作品总会令我想起她的老师陈祖范。陈祖范精古文,擅多体书法。他把篆法融于隶书之中,潇洒风流,独树一帜。
王秀华乃陈祖范的女弟子,她亲聆老师的教诲,承老师之精髓。王秀华给我看了一幅陈祖范篆隶合体的四尺整张的陆游的《钗头凤》词,书法端正规整,晋魏风味。非隶非篆,亦隶亦篆。字体看似大小划一,但每个字的方圆轻重,粗细疏密,起承转合均有变化。
王秀华说:“老师游艺于文苑书海,交友于德高万丈,诲人于温文尔雅,他与沙孟海、王邃常、林散之、费新我等都有来往。”说着,她拿出陈祖范与沙孟海交往的影件作品给我看:“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祖范先生正腕,沙孟海。”落笔如运斤斧,气势如虹。雄强中融虚和,峻险中见蕴藉,是一幅难得的墨珍。陈祖范曾在回忆录中道:“沙老赠我这幅墨宝时,我还是个青灯寒儒,白屋下士。他以韩愈《石鼓歌》中赞美周朝石鼓文字迹如鸾凤翔飞,笔画恰似珊瑚碧柯的诗句来鼓励我,着实令我感动。”
王秀华还说:“我的老师诲人是和风细雨式的,他常拿沙老给他的作品作典范给弟子讲课。老师说沙老书法是重质胜于重文,他的字大气磅礴,恢弘豪迈,既质朴又野逸。间架结构也力尚雄厚挺拔。他拿沙老85岁赠他的‘花香入座春风霭,曙色凝窗椒气浓’一联为我们分析:瞧,上联‘入’字之扁只相当‘香’和‘座’之高的四分之一,但一眼看去,七个字如贯纨珠,视觉上丝毫不存在扁与长的悬殊差异。这种控制章法的能力是你们要学的。再从结构上欣赏‘香’字增笔,‘风’是减笔,匠心独运,古秀而有深意。下联‘凝’字第二点故意斜走飞出以取态。‘椒’字两竖得米公之意;‘浓’字捺笔又如章草,飘洒之致。整联线条劲厉,结体魁伟……”
有时,陈祖范也会拿书画报上的权威人士开涮,如“更上层楼”,他说:“‘更’字有力度,‘上’有绝佳的枯笔,而‘楼’字太僵化,左边‘木’字的一竖如斗败的公鸡,无神。每字必较,丝丝入扣就是老师的教学风格。”
沙孟海作品
王秀华又说:“陈老师集一生心血,撰写了《书法自修导读》一书,1992年3月。该书付梓之前,突然收到92岁沙老从杭州寄来的赞词:‘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如朝霞之烂,有霜橘之丹。祖范先生大雅正,沙孟海题。’虽枯笔不少,但沉雄朴茂,炉火纯青,锦上添花。老师珍若拱璧。他急切向我们解读:这句子出自《庄子·齐物论》,意为重要的观点,论述详明,如火烧原野,一发而不竭;即使是具体细节问题,也不嫌其烦,要说得很透彻,他好比早晨的彩霞,散发出灿烂的光芒,又好比秋天里硕果累累的柑橘,如火如荼。显然,这是对老师这本书的肯定。陈老师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致信给沙老:‘长者采葑不嫌,赠遗稠叠,今復以摇岳凌沧之举,裁云镂月之思维拙著题赞,感恩知己,两心倛切。沙孟海书学院揭幕在即,遥想东钱湖畔,丹楼飘渺,大可作五城十二楼观耳……’”
不久,陈老师在儿子陈振濂的陪同下赴沙老龙游旧居探望,沙老兴浓,说要再赠一幅字给陈老师,想不到待陈老师回沪时,沙老因病入院。后听陈振濂说,沙老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写字之事,沙老说:“我倘能生还,一定先为你父亲写对联。”心到痛处情更深,老师为此肠一日而九回,悽伧不已。
如今,两老已同赴仙境,相信他们在黄泉路上还是一对忘年交。说到伤心处,王秀华不禁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