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态之光

栖霞山谷红叶飞 作者:滕业龙


生态之光

秋雨打在窗上“滴答、滴答”地响,如同两位智者对话,不紧不慢,有问必答。秋雨,不如夏雨猛烈。夏雨滂沱,呼啸而来,拍打窗子“劈劈拍拍”,如同诗人在旷野上激情高歌。秋雨,比春雨磊落。春雨柔润,随风潜至窗户,如同少女怀春一般的羞涩,矜持得没有一丝声响。

雨打窗户,让屋子里的人坐不住。放下手中的笔,用书镇将文稿压好,然后漫步到窗前,透过玻璃依稀看到秋雨如珠掉落树梢,先在树叶上滚动,把它染得葱葱的,再又流进桂花黄色的蕊丛。金桂受到秋雨的浸润越发耀眼,惹得赏桂人连忙就要打开窗子,想嗅嗅她的芳香。面对这花中仙子,秋雨如何能阻挡得了人开窗呢?

在蛮荒时代,原始人最初住在洞穴里,那时并没有窗子。无论尼安德特人,还是山顶洞人,都利用洞穴遮风避雨,使自己免受自然的侵害。虽然洞穴不是猿人挖掘的,但是发现洞穴的功用,无疑是早期智人的一大进步。随着我们先人的智力不断增强,慢慢地掌握了搭建技术,他们开始修建的是一个个不带窗子的茅草窝,后来才建出了茅草屋,再后来才在墙壁上开出了窗子。对于我们早期的先人来说,房子上安装门是必需的,窗则是奢侈的。没有门,人就进不去房子,这房子造它何用?有没有窗子,并不影响人的进出。

人类的始祖从采集——狩猎型社会,步入种植——养殖型社会,也就是从原始的洪荒时代进入农耕文明,相应地也就从洞穴搬进了房子。他们越来越觉得房间通风的重要,甚至觉察到阳光的消毒作用,这就是人类祖先设计窗子的最初动机。如今窗子已经成了房子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从都市的摩天大楼,到乡村的低矮平房,甚至深山老林里的小木屋都装有窗子。所以,窗子无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在农耕文明社会,人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只要有适宜的气象条件,有属于自己的土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便可以养活自己、繁衍后代,同时尽可能地让家族壮大。不断蓬勃的家族,需要在政府里寻找“代言人”,而科考制度让下层平民有了参与国家管理的机会。“学而优则仕”,便成为这个时代平民上升的阶梯。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劳动主要依赖于人力、畜力,使得男性居于主导地位,人类社会也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父系社会的一大特点在于重视血缘纯正,这就要求未婚女性保持贞洁。她们足不出户,只能在闺房里描红、绣花,无聊之时,站在窗前观窗外杨柳树上两只黄莺鸣啼、嬉闹。“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爱情作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人生最稀有的礼物,窗户又如何能挡得住?窗内的女子看见一位玉树临风的书生从窗前走过,投过爱慕的目光,便设法买通身边的侍女给他暗送情书。书生在夜深人静时就翻过窗子,潜入小姐的闺房相会。所以,从大门走进的小伙,大多是一家之主——老爷看中的人,而从窗户爬进的才是小姐的心上人。

农耕文明时期的窗子大都是木质的。清晨,浓雾还没有散去;绣楼上,打开窗户的是如兰花般的手指,只听得木窗轴的“吱吱”声,从小巷的深处传来,接着是一张红扑扑的粉脸向外张望。这时窗口不仅是痴情男女叛逆的通道,还是女儿寄情的出口。在《红楼梦》里,贾宝玉被父亲毒打一顿,在林黛玉看望他后,特地支开众丫鬟,让晴雯送两条旧手帕给林妹妹。林黛玉一体会出手帕的意思来,顿时神痴心醉,不顾凉风习习,坐在窗前慢慢回味,一时竟五内沸然,马上命人掌灯,研墨蘸笔,在那两块旧帕上写道:“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尺幅鲛鮹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窗棂由木质变为铁质材料。因为人的欲望随着机器的使用,带来生产力空前释放而不断膨胀,对物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农耕文明的“谦谦君子”被红了眼睛的直奔财富而去的贪利者取代。此时,窗子已经成为危险的入口。为了防盗,人们不得不加固窗棂。有钱的人家还雇佣家丁护院,以防盗匪通过窗子入室抢劫。现在不少人家在窗子上安装了摄像头在线监控,窗口防盗甚过防川堤决口。

如今我们已经到了工业化的后期,不少窗子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即从石油中提取的物质经过加工成为一种称作塑料的材料。这种窗子轻质、美观、耐用,甚至可以制成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由于设置了滑槽,塑料窗户开合很方便,轻轻一拉便可以移动,听不到任何声响。家庭主妇,将脏衣服放入洗衣机,加入洗涤剂,通上电源,设置好程序,半小时后就把洗净的衣服晾在窗外的晒衣架上,任其在阳光下自然风干。近来,主妇越来越苦恼。由于灰霾,窗外的阳光再没有了过去的明媚,衣服晒干需要更长时间。时间长了衣服上就落上了灰尘,这些尘埃混合了工业文明带来的许多有害物质,有煤烟的烟尘,有汽车尾气形成的气溶胶,有化工厂飘来的毒物,还有从沙漠输送过来的尘土。

我们这代人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这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同时我们又得遭受工业文明的副产物即各种污染的侵害。过去放学后,端一张小马扎坐在窗前,一边晒太阳,一边做作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窗台下的凤仙花由于缺少光照,再没有了过去的鲜艳;就连生长在窗前花圃里的桂花也没有了过去的芬芳。流过窗前的河流也没有过去清澈,甚至还散发出一阵阵的臭味,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关上窗子。人们防污染比防盗还要小心。于是,我们怀念从前,怀念从前那些没有污染的日子——空气清新,阳光灿烂,鲜花盛开;河流清澈,上面飘着一片片的白帆。听到船娘唱着不知名的小调,小鸟在她们头顶上盘旋,循着歌声,随船而去。好一派诗情画意啊!

但是,如果让我们穿越回到那个年代,由于没有汽车,我们不得不单程步行多个小时,才能走到小镇上购买连环画;由于没有电话,一封洋溢喜悦的家书,要在途中走上几周;由于没有各种充足的肉制品、水果吃,没有牛奶、豆浆喝,造成我们营养不良;由于没有衣服穿,弟兄三个只能共用两条裤子!更别说没有让这个世界“变小”了的互联网,让我们就如坐井之蛙,只看到顶头上的一方天空,哪知道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神奇?恐怕我们在那里待不了一周就又得穿越回来。

窗,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外部世界的机会,还划出了生态与文明之间的界限。窗内各式各样的家用电器,大件有空调、电脑、洗衣机,小家电有洗碗机、豆浆机、电饭煲、微波炉、热水器,还有陈列的所有家具,既是我们的劳动所得,更是人类工业文明的成果。劳动创造了人,把人从自然中的其他动物中分离了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窗内的人,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窗外,是天空、大地、山川,这些都是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生态系统施加或轻或重的影响,正面的影响是财富,负面的影响就是污染。

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各种工业文明的代谢物给我们关上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窗”,但我们还可以打开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门”,那就是转变粗放的生产方式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简约的生活方式代替奢侈、奢靡的生活追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不仅可以走进可持续发展的“门”,还能打开人和自然友好相处的“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