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瓶梅》《红楼梦》中的“美人之死”

名家讲中国古典小说 作者:《文史知识》编辑部 编


《金瓶梅》《红楼梦》中的“美人之死”

潘建国

明代小说《金瓶梅》自第六十一回至六十五回,集中描写了李瓶儿之死,而清代小说《红楼梦》则从第十回至十五回,同样以五回文字描写了秦可卿之死,两部古代小说名著,不约而同、不惜篇幅地叙述“美人之死”,实在引人注目。不仅如此,两次“美人之死”的情节设置也颇为近似,其主要事件包括:死前寻医访药、亲友探望、美人嘱托后事,死后搜求名贵棺木、亲友吊唁、僧道举行法事以及最后殊为隆重的出殡仪式。这一主干情节的近似,当然不足为怪,因为它们都遵循着古代中国社会常见的丧葬程序而展开,但两部小说在某些细节上的“雷同”,却又耐人寻味。

“李瓶儿出殡”(明崇祯刊本《金瓶梅》第65回插图)

譬如寻医问药一节。《金瓶梅》第六十一回下半回,专写西门庆为李瓶儿请医诊治,先请任医官,开了“归脾汤”,李瓶儿“乘热而吃下去,其血越流之不止”,赶忙又去请“大街口胡太医”,取药吃后“如石沉大海一般”,不见效果;这时,伙计韩道国推荐“东门外住的一个看妇人科的赵太医”,西门庆立刻遣人去请,稍后,亲家乔大户来探望,又举荐“县门前住的行医何老人”,西门庆急忙叫玳安拿了拜贴去请,何老人诊脉之后,正欲开药诊治,赵太医也到了,西门庆就令两位医生会诊。有意思的是,这位赵太医简直就是一个戏曲舞台上插科打诨的丑角,其出场时有一段冗长的自报家门,自称“在下小子,家居东门外头条胡同二郎庙三转桥四眼井住的,有名赵捣鬼便是”,“只会卖杖摇铃,那有真材实料。行医不按良方,看脉全凭嘴调。撮药治病无能,下手取积儿妙。头疼须用绳箍,害眼全凭艾醮。心疼定敢刀剜,耳聋宜将针套。得钱一味胡医,图利不图见效。寻我的少吉多凶,到人家有哭无笑”。把脉诊治之际,他也是一派胡言,最后开了一付含有巴豆、烧酒的虎狼之药了事,可谓写尽江湖庸医之丑态。

《红楼梦》第十一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下半回,也专写贾珍夫妇四处为秦可卿聘请名医,小说先借尤夫人之口云:“如今且说媳妇这病,你到那里寻一个好大夫来与他瞧瞧要紧,可别耽误了。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的很,三四个人一日轮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又借贴身婆子之口道:“如今我们家里现有几位太医老爷瞧着呢,都不能的当真切的这么说。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总没有个准话儿。”乃用侧笔,间接地写出了遭遇庸医的无奈。最后请来了冯紫英举荐的名医“张友士”,望闻问切,尚颇见医术,只是生死由天,终究难以妙手回春。

再如搜求上等棺木一节。《金瓶梅》第六十二回叙西门庆听从花子油和吴月娘的建议,要为李瓶儿提前预备一副棺木,命陈经济和贲四拿了银子去访购,后得乔大户推荐:“尚举人家有一副好板,原是尚举人父亲,在四川成都府做推官时带来,预备他老夫人的,两副桃花洞,他使了一副,只剩下这一副”,议价银高达三百二十两,西门庆闻听立即买下,果是好板,锯开后“里面喷香”,赢得应伯爵一阵赞叹:“嫂子嫁哥一场,今日暗受这副材板勾了。”至第六十四回,薛内相前来吊唁,提出想“瞧瞧娘子的棺木儿”,小说作者饶有兴趣地写道:

民国石印本《红楼梦写真》“秦可卿之死”

西门庆即令左右把两边帐子撩起,薛内相进去观看了一遍,极口称赞道:“好付板儿!请问多少价买的?”西门庆道:“也是舍亲的一付板,学生回了他的来了。”应伯爵道:“请老公公试估估,那里地道甚么名色?”薛内相仔细看了:“此板不是建昌,是付镇远。”伯爵道:“就是镇远,也值不多。”薛内相道:“最高者必定是杨宣榆。”伯爵道:“杨宣榆单薄短小,怎么看的过此板?还在杨宣榆之上,名唤做桃花洞,在于湖广武陵川中。昔日唐渔父入此洞中,曾见秦时毛女,在此避兵,是个人迹罕到之处。此板七尺多长,四寸厚,二尺五宽,还看一半亲家分上,要了三百七十两银子哩!公公,你不曾看见,解开喷鼻香的,里外俱有花色。”薛内相道:“是娘子这等大福,才享用了这板,俺每内官家到明日死了,还没有这等发送哩。”

这段绘声绘色的文字,不仅极好地渲染了李瓶儿棺木的名贵与难得,也不啻是一篇介绍明代棺椁材质的专文,足以广见闻,资考证。

无独有偶,《红楼梦》第十三回也有一段贾珍为秦可卿寻访棺木的文字:

贾珍见父亲不管,亦发恣意奢华。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作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现在还封在店内,也没有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使罢。”贾珍听说,喜之不尽,即命人抬来。大家看时,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大家都奇异称赞。贾珍笑问:“价值几何?”薛蟠笑道:“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什么价不价,赏他们几两工钱就是了。”贾珍听说,忙谢不尽,即命解锯糊漆。

为死去的亲人寻一副好棺木,令其尽享哀荣,以此表达生者的悲伤与眷念,这本来也是人之常情,但曹雪芹如此写来,实另有深意。而《红楼梦》与《金瓶梅》在描写“美人之死”中呈现出来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寻访棺木一节文字的似曾相识之感,不免使人联想起脂砚斋所谓《红楼梦》“深得《金瓶》壶奥”(甲戌本第十三回眉批)的说法,并由此获得更为感性之认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