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国维先生遗墨二种》出版纪事

春华集:2017年度中华书局员工文选 作者:中华书局


《王国维先生遗墨二种》出版纪事

郭时羽

140年前,一个男婴在浙江海宁呱呱坠地,那时还没人能想到,中国学术界又将迎来一颗璀璨的巨星。此后的50年间,他以惊人的才华,在文学、史学、哲学、美学、古文字、考古、金石等多个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治学功力之深、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均为近代以来所仅见。然而在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之后,在还有无数题目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之时,他却投湖自尽,永诀人世。一时海内外震悼,至今其纪念碑仍立于清华大学校园,陈寅恪撰写之碑铭中写到:“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百余年来为无数读书人心口称颂。他,就是王国维。

王国维先生早年曾负笈日本,与内藤湖南、铃木虎雄、狩野直喜等出色的汉学家结下深厚友谊,往来频繁。当他去世的消息传至东瀛,友人们集结各家所藏手迹,汇编成《王忠悫公遗墨》一册,以珂罗版印若干份,作为缅怀与纪念。“忠悫”,是末代皇帝溥仪给王国维的谥号,在那个天翻地覆的时代,他大约也是最后获得谥号的一批人了。1892年,王国维先生16岁时,便中了秀才;1923年,他又受命任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并参与整理内府藏书;至1924年11月溥仪被迁出紫禁城,相关臣子也不得不离开。有这样的渊源在,溥仪赐谥,自是题中应有之义;而日本汉学家们以谥号为书名,也是根据中国传统,对士大夫的最大尊敬。集中收录王国维自作诗文12题19首,致铃木虎雄、狩野直喜、内藤湖南、神田鬯庵尺牍四封,以及手抄杜甫诗、“东坡生日录古人成句”、柳宗元诗、《世说新语》等墨迹,均以毛笔书写,字迹优美,类型丰富,极具欣赏价值,且其中许多内容对于《王国维全集》都具备校勘意义(见赵万里所撰《提要》,此次出版特附于书后)。此纪念册成书于1928年,未曾公开发行,更从未在中国出版,其中收录的有些手迹屡经战火,恐已不存于天壤间,唯靠此本方得以流传。故此次中华书局出版《王国维先生遗墨二种》,其一便是影印《王忠悫公遗墨》。

其二,则是王国维在清华国学院任教时的授课讲义《古史新证》。此书在王氏学术生涯中意义重大,著名的强调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相结合的“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的“二重证据法”即首见于此。《古史新证》已出版有排印本和油印本,但均非王国维手迹。民国时,来薰阁曾影印此本,但数量亦极稀少。此次出版,中华书局特向国家图书馆古籍部提出申请,以馆藏手稿原件影印,有志于此的学者,倘将手稿与后之排印本对校,当能有所收获。且手稿上历历有批改痕迹,可见学术思想历程,更堪宝贵。

这两种遗墨,都有当年赵万里先生撰写之提要。此次出版,除将赵氏提要附上,以阐明其重要价值之外,还邀请王国维曾孙、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员王亮撰写序言,亦见家学传承,薪火不息。

本书中《王忠悫公遗墨》由著名汉学家铃木虎雄、内藤虎分别题签,此次出版,即在该册封面和内封、中缝分别采用。《古史新证》系王国维先生挚友,著名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马衡先生题署。全书总名,则由中华书局总经理、著名学者徐俊先生题署。

作为140周年诞辰纪念,为呈现如此精彩之内容,制作材料和工艺方面自然不能怠慢。全书均采用安徽手工宣纸,每个筒页间加衬纸,部分长卷制成展页,则采用手工双夹宣,保证每一张的印刷效果。封面采用仿乾隆时内府造手工打蜡瓷青纸,还原古色古香的韵味。

对于观堂先生的粉丝来说,此次140周年纪念,还有两重惊喜。

一是特邀著名版画家、藏书票设计师倪建明先生,为《王国维先生遗墨二种》制作了纪念藏书票,倪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理事,以弘扬中国传统技法闻名于世,所制藏书票被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法国里昂现代美术馆等海内外数十家专业机构收藏。此次他精心设计特制之书票,选用古法制作、以竹浆为主要原料之湖南古山贡纸,首先将观堂先生像刻为版画,下列票主,票面整体以金银墨调和成色,立体可感。两侧运用中国经典的拱花技法,不着一色,而纤毫毕现,极为精致典雅,兼具防伪效果。因纪念140周年,此票限量印刷140张,每一张均由倪建明先生亲手制作,并附亲笔签名和编号。

二是将《王忠悫公遗墨》中“东坡生日录古人成句”手迹特制成单页,邀请西泠印社社员卢康华先生,刻“观堂手泽”印章一方,钤于其上。卢康华,浙江淳安人,西泠印社社员。文史功底扎实,撰有文学、印学学术论文多篇,其中《把经典刻在石上:邓石如对欧苏文赋的一次膜拜》《文献·考据·思想——印学研究三题及其思考》等文深得专家、读者好评。偶亦奏刀,风格典雅遒劲。此次应邀为《王国维先生遗墨二种》篆“观堂手泽”印,取法汉印,布局工稳,气息醇厚,整体白文的印面中,“手”字出之以朱文,活泼生动,独具巧思。

时光荏苒,王国维先生诞辰140周年,亦是逝世90周年。90年过去了,先生的学术成就依然熠熠生辉,依然有无数文人学者仰慕赞叹,视如北辰。这一本《遗墨二种》的出版,既为使更多读者欣赏到罕见之手迹,亦为从另一方面呈现先生学术造诣与严谨学风,正如王亮在序中所言,“是对他一生志业、学行很好的纪念”。斯人已矣,斯人之学仍在,斯人之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千载流芳。

(原载2017年12月25日《藏书报》,作者系中华书局上海聚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编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