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位全能的作者

1962—1991私人文学史:杜拉斯访谈录 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法] 索菲·博加艾尔 整理 编,黄荭;唐洋洋; 张亦舒 译


一位全能的作者

RR:玛格丽特·杜拉斯女士,您选择了用文学、用电影、用戏剧来表达自我。在这三种表达方式中,哪一种跟您最贴切?

MD:是人们所说的文学。

RR:说到底,您首先是小说家和诗人。

MD:是的,是的。不,总之,是小说家……一个闭门造车的人。

RR:如果说您接近戏剧和电影不是出于意外,至少也是因为文学吧?

MD:应该说是电影走近了我;确切地说,是雷乃走近了我,不是吗?他先跟我要剧本,他什么都没准备,但要在拜访我之后的九周内拍电影,于是我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了《广岛》。然后就继续了!

RR:他了解您的小说,他是在读过您的小说后,想到您可能可以给他写剧本的吗?

MD:是的。尤其是读了其中的一本。

RR:哪一本?

MD:我想是《琴声如诉》。

RR:他不想拍《琴声如诉》吗?

MD:是很想。

RR:不过他还是来看您,请您写一个原创剧本?

MD:是的。他跟我说,如果哪一天他要拍我的小说,他不需要脚本。他狠批了彼得·布鲁克从《琴声》改编的电影。例如,咖啡馆里的场景,重复出现的事情很少,如果让雷乃拍,他会按照他的方式来拍。他说,人们没有在电影中充分利用重复的力量。就个人而言,我同意他的意见。但我也很喜欢彼得·布鲁克的电影,是的,是的……

RR:对于《广岛之恋》,您在看过银幕上的电影后,是否很准确地找到了您想在剧本中表达的东西?

MD:雷乃让我根据我想象中看到的电影写剧本。我向他描述了我看到的电影,拍完以后,他把电影从日本带回来,结果跟我想象的电影惊人地相似。

RR:在这种情况下,的确有一种奇思碰到妙想之感,是一种默契!

MD:是的,是的,我可以说,是的。

RR:在您写《广岛之恋》,或者笼统地说在您写电影剧本时,您可以看到人物;但在您写小说时,您需要把人物和布景具体表现出来吗?

MD:是的,当然。当然,但我们可以说,小说的视野更加接近戏剧的视野。在小说中,您可以看到各个角度;它不是平面的画面。您可以从各个角度看到脑袋,可以绕脑袋转一圈,不是吗?我从来没有把我的小说想象成一部黑白片,我不能那么说。而现在我拍电影了,我注意到了这一点。看银幕对我来说很困难。

RR:这些人物,您也听到他们讲话,因为在电影中,话语……

MD:啊,是的,我听的要比看的多很多。如果您愿意,我看到的是轮廓,大概的轮廓,女性的轮廓,男性的,但声音是极为准确的。

RR:声音比画面更能给您留下深刻印象?

MD:是的,可以说在电影中也是如此。我对演员的对话和演员的声音十分敏感。

RR:此外,《琴声如诉》的主题是从一声叫喊开始的,这位女士听到了遇害的女士在叫喊……这说明了您对人声多么敏感。

MD:这声叫喊也是在提问,它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是因为幸福还是……其他原因而叫喊。

RR:现在您自己要去拍电影,担任导演。我想,拍的是您的剧本《音乐》。您会怎样去拍这个剧本?

MD:我不是一个人拍,是跟色邦,电视导演保尔·色邦一起拍。我们会怎样拍,呃,他会拍一个分镜头,我也从我的角度拍一个;还会有第三个分镜头,这个镜头我俩一起拍。但对我来说,电影是个新事物,我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想着它。

RR:为什么,在您用文学、用戏剧、用电影表达自己之后,您还觉得有必要亲自拍成电影?

MD:因为到现在为止,我为不同的导演写过不少剧本:柯比 、布鲁克、雷乃,最近还为让·夏波 写了《四号壁炉》(La Cheminée quatre,那确实……我觉得有必要完成这项工作。将这种体验进行到底。

RR:总之,这就是全能作者的概念?

MD:有点儿。

RR:您觉得拍电影有趣吗?

MD:目前,我觉得很有趣。您知道,如果不是自己拍,那感觉就有点像是被别人偷了……

RR:可以说,您也是挺幸运的,因为从《广岛之恋》《琴声如诉》《长别离》来看,您的作品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MD:是的,我跟导演们相处很愉快。我想奥秘就在这里。应该对文本有共同的理解,我认为。这是为了把电影拍好。写在纸上的对话,一点意义都没有。要去了解它应该如何被说出来,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把它唱出来,因为它就像音乐一样,协奏的音乐。整个环境氛围很重要。

RR:您会忠实于戏剧《音乐》,还是可以接受在电影中进行一些改编?

MD:戏剧长四十五分钟;电影更长一些,一个半小时。会出现第三个人物,占据电影整个第一部分;这是一位路过的年轻女孩。

RR:您增加了戏剧中未出现的第三个人物?

MD:是的,是的。他是男人的证人,由罗伯特·何森 扮演,女士由德菲因·塞里格 扮演。年轻女孩由达森的女儿扮演。她是一位美国小演员。

RR:是吗……如果您将《音乐》写成了小说而不是戏剧,您引入电影里的这个人物,您会让她出现在小说中吗?

MD:会,绝对会。

RR:您喜欢哪位电影导演?您觉得这位导演影响了您拍电影的风格吗?

MD:如果有的话,那就是罗西 !我觉得罗西拍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电影。

RR:他的哪一部电影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

MD:从整体上看哪一部都谈不上。《仆人》(The Servant)的第一部分,我不想说是整部电影;结尾的夸张糟蹋了这部电影;还有另一部电影的一部分,《国王与国家》(The King on the Country的一部分。不,才华横溢的戈达尔 做不到,我厌倦了所谓的演员的魔力。我觉得他不会指导演员。他展示出来的是贝尔蒙多 的照片底片,而不是贝尔蒙多。

RR:是的,可以感觉到他有点迷贝尔蒙多。

MD:别人的电影绝不会像罗西的那样,人物完全是突然出现的,出现在颤栗之中。当人物出现在罗西的舞台上时,意味着要发生什么事情。戈达尔,不;他融入了布景,变得平淡无奇。这很遗憾,因为他才华横溢!

RR:这种偏爱,或者说这种拉近了您和罗西距离的思想上的相似,您觉得它会对您的电影产生某种影响吗?

MD:我不知道……我希望没有!因为罗西和我,我们想一起拍电影已经有……四年时间了!四年!但我们都是各拍各的,从来没有一起拍过。现在,他下周日要来巴黎,我希望能够与他合作《劳儿之劫》,他很想拍这部。或许与让娜·莫罗一起……他是一位伟大的电影艺术家,脾气很坏。但这是个了不起的家伙。

RR:您有没有想到,或许是不自觉地想到,就像您刚才所说的,在您拍电影时,有没有被他“神奇的”电影影响到?

MD:您知道,当人们受到某种影响时,其实并不自知。这个问题我完全无法回答……以后再看吧……

RR:除罗西以外,您还有没有其他偏爱的电影导演?

MD:法国的?

RR:法国或其他地方。

MD:这太宽泛了。

RR:布列松

MD:是的。

RR:是的。此外,他解决的电影问题比大多数人都多,至少他所有的同行都没能解决的问题。

MD:话语。话语从来不会束缚人。就像在很多电影中一样,它绝不是丑恶的。不知羞耻的。

RR:外国导演呢,例如意大利的,美国的,或英国的……?

MD:我喜欢的?维斯康蒂

RR:超过安东尼奥尼

MD:是的。我喜欢安东尼奥尼的某几部电影……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安东尼奥尼。就像可以这样评价作者一样,我喜欢某位作者的某几本书。不喜欢伯格曼(Bergman),总之,没有那么喜欢,没有。

RR:在英国,我觉得有一位年轻的英国导演似乎很出色,有一段时间了……

MD:是的……

RR:克里夫·唐纳 ——说到底,不是拍摄《风流绅士》(Pussycat)的唐纳,我一点都不喜欢《风流绅士》,而是拍摄《伦敦奇案》(Tout ou rien)的克里夫·唐纳。

MD:尤其是《客人》(The Caretaker)。

RR:还有这部,是的。

MD:《伦敦奇案》,我觉得这部……很迷人,仅此而已。

RR:您说的“迷人”带有一点贬义,不是吗?

MD:不,不。

RR:理查森?

MD:是的,当然。不是《汤姆·琼斯》(Tom Jones)。我希望是《女教师》(Mademoiselle),然后是《水手》(Le Marin

RR:您写过很多电影剧本,为什么您选择了用一个戏剧剧本开始你的导演生涯,而不去写一部原创电影剧本呢?

MD:因为这部戏剧中有一场四十五分钟的对话,发生在同一地点。这是一场冒险,这很难,令我感兴趣的就是这个原因,因为电影令我感兴趣的问题之一便是对话。这就是电影的戏剧性。这个问题之前都没有被解决。

RR:很有趣,为什么您刚才跟我说您被人物的脸打动过,但他们的声音常常令人失望?

MD:他们的话语。因为画面注重的是脸,它美化了脸,不是吗,电影演员的脸上有某种美妙的东西。当这张脸开始说话时,就会产生某种割裂,但不是彻底的。画面和话语未能匹配。这个问题令我感兴趣。当主角开始说话时我总觉得难受。我想这是单纯的技术问题。画面和声音的比例没有分配好。人们看得太多,听得却不够,需要建立某种平衡。这就是《音乐》中的对话令我感兴趣的地方。

RR:但这是语言的问题,而不是演员嗓子的问题!

MD:是一个技术问题:音高、画面和声音的协调……要么展示太多,我跟您说,展示太多,就不需要说话了;要么说话太多,就不需要看脸了。除了在极少数的电影中,例如《客人》,这个问题都未能解决。从这个角度看,某些片段是完美的。这是一部不讨喜的、很艰深的电影,但它动人心弦。

RR:正是这些原因促使您选择了《音乐》?

MD:绝对是,这是个难题。这样才有趣,这是一个要解决的难题。

1966年4月9日,《电影真相》,法国文化台
罗杰·雷让导演,PRD制作,法国广播电视公司

  1. 柯比(Henri Colpi,1921—2006),法国导演、剪辑、编剧、演员,导演《长别离》。——译注
  2. 让·夏波(Jean Chapot,1930—1998),法国演员、编剧,代表作品为《少女艾曼妞》。——译注
  3. 最后的题目为《女窃贼》(La Voleuse),写于1965年夏天,上映于1966年。
  4. 罗伯特·何森(Robert Hossein,1927— ),法国演员、导演、编剧,代表作品为《男人与狗》《魅影追击》。——译注
  5. 德菲因·塞里格(Delphine Seyrig,1932—1990),法国演员、导演、制片人,代表作品为《穆里耶》《去年在马里安巴》。——译注
  6. 约瑟夫·罗西(Joseph Losey)和玛格丽特·杜拉斯打算改编几部电影:《夏夜十点半钟》《劳儿之劫》《长椅》(La Chaise longue)(剧本改编成了小说《毁灭,她说》),但最终一部也未能完成。
  7. 原书有误,罗西这部影片的英文名字是King and Country。——译注
  8. 戈达尔(Jean-Luc Godard,1930— ),法国导演、编剧、制作人,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为《精疲力尽》《芳名卡门》《随心所欲》。——译注
  9. 贝尔蒙多(Jean-Paul Belmondo,1933— ),法国电影演员,代表作品为《法国女郎与爱情》《消遣》《两个女人》。——译注
  10. 布列松(Robert Bresson,1901—1999),法国导演,代表作品为《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乡村牧师日记》《钱》《武士兰士诺》。——译注
  11. 维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1906—1976),意大利电影导演,代表作品为《沉沦》。——译注
  12. 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2007),意大利导演、编剧、剪辑,代表作品为《爱情编年史》《奇遇》。——译注
  13. 克里夫·唐纳(Clive Donner,1926— ),英国导演、剪辑、制片、编剧,代表作品为《叫我第一名》《天堂窃情》《弄假成真》。
  14. 《直布罗陀水手》,1967年由托尼·理查森改编而成,由让娜·莫罗、伊安·邦纳(Ian Bannen)、瓦妮莎·雷德格瑞夫(Vanessa Redgrave)、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主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