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个人必须也很爱电影 作者:林奕华 著


香港不是没有中产阶级,但中产阶级并不热衷看港产片。因为,港产片中没有多少给他们投射欲望的空间。

香港的中产阶级会有哪些欲望?基本上每本八卦周刊都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吃喝玩乐当然不可少,但他们真正追求的,其实是“精神食粮”——绯闻、丑闻、上位、出局,一切与身份地位有关的图文,都能给他们插一把嘴,或是羡慕,或是妒忌;时而嘲弄,时而讽谑;总之是又拜又踩。随着眼球转动心理也停不下来,每翻一版,情绪随着急剧变化;每掀一页,个人欠缺和不足又被多一次提醒。理论上是给自己增添压力和焦虑,但中产阶级之所以甘之如饴,是因为早已习惯“不轻言理想,但喜欢做梦;有条件消费,没创造能力”的生活形态。港产片一日不能拍得比八卦周刊更吸引人,或除非做到一样的耸动、重口味、有话题性,香港电影工作者恐怕还是要将市场拱手让给大众媒体。

大众媒体能掌握香港中产阶级的欲望密码而香港电影工作者不能,既是身为香港人却不了解本土文化的最有力见证,又是作为电影工作者的悲哀——在寻找拍片题材时,他们没有“扪心自问”自己的真正欲望是什么,反而花上人力物力搜索“灵感”。其实只要敢去面对自己,香港中产阶级向往与追求的东西——也就是电影工作者们遍寻不获的卖座题材——不就是“为求目的,不择手段”式的成功故事,简称“向上爬”吗?

十年来港产片与黑帮电影画上等号,表面是男人情谊最有叫座力。然而,男人为何只有在黑社会才能遇上患难之交?答案是,男人向上爬这主题,自七十年代电视剧的风行到在银幕上大放异彩,《古惑仔》系列可说是最大的受益者。虽然七十年代初香港先后有《大哥成》和《四二六》、《四三八》等一系列的“社会电影”,但“黑社会”在这些电影中仍然代表破坏社会安定的负面力量,男主角即使不是差人而是不法分子一员,最后也会站在维护法纪一边。及后又有邓光荣教父式的黑社会电影,但放在当时的社会,邓的角色并没有受到主流价值的认同。改编自漫画的《古惑仔》则全然不同,正因为香港中产阶级追求的向上爬,总是带着浓厚的“草根”心态——不讲求智慧,更重视成效,又因相信天命,总希望有贵人相助,所以大众走进戏院就是要看男主角(陈浩南)如何平步青云,背景是否黑社会显得相对次要。他的“黑”,是发亮的黑,所以《古惑仔》才会成为九十年代香港电影中最有代表性的欲望图腾:有权力,又是浪漫靓仔,难怪不管男女都愿意在他身上投注幻想。

也就是梦寐以求成为“揸fit人”和享尽glamour的典型幻想。

抱着这种幻想去看近期几部港片如《深海寻人》、《无野之城》、《青苔》的人无疑会很失落。提供不同类型让观众有所选择看似是好事,但当对象观众仍是上述的“中产阶级”,他们还未从《古惑仔》或之后《无间道》系列所提供的身份地位fantasy中苏醒,上述三片当然不可能令港产片市场恢复八十年代的兴盛和多样化。相反,它们只会成为“小众品味”——《无野之城》吸引好男色者、《青苔》招徕青少年、《深海寻人》更犹如深海寻观众。流着“草根”血液的香港中产阶级,他们的空虚不可能由潜水、棒球等“小众品味”来填补。因此不会通过港产片追求慰藉的他们,有部分转投好莱坞电影怀抱,有一些根本放弃走进戏院,改为积极地上教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