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登鹳雀楼

中国古代山水旅游诗选讲 作者:夏传才 编著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迁居绛郡(今山西省绛县)。盛唐诗人。二十岁任冀州衡水县主簿,被诬去官,浪游四方十余年,后补文安县丞,一生不得志。

【注释】

①这是王之涣的登临远眺之作。鹳(guàn)雀楼(又作鹳鹊楼)。《清一统志》:“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府:鹳雀楼在府城西南城上。旧志:旧楼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楼有三层,前可瞻望中条群山,下可俯瞰滔滔黄河,景象壮阔,唐人在壁上留诗者甚多。王之涣所题此诗风行天下,独步千古。

②白日依山尽:写落日向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冉冉而没。黄河入海流:写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而来,又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③穷:尽。更:再。

【点评】

前两句写登楼所见景色,景色壮阔,气势雄浑,由上及下,由近及远,由西及东,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以及景中意、意中景,完全容纳在十个字之中,即所谓缩万里于咫尺,咫尺有万里之势,使人胸襟开阔。但这些还只是诗人在楼的第二层所见,后两句说要想进一步穷尽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还要再上一层楼。这个意象是事物本身所含的事理,不独是诗人本身的感受,这不仅表现了向上进取、高瞻远瞩的胸襟,而且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要开阔视野,就要立足更高,站得高才看得远。四句构成一个整体境界,寓哲理于景物情事之中。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把道理说得深而透,是本诗的最大特色。全诗四句,两联全用对偶,盛唐时律诗(近体)已经成熟并普遍采用,这首诗就合律。《唐诗别裁》评论说:“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深故也。”上联是工整对,厚重有力,更显所写景象雄壮,下联是流水对,则显得流转自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