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另类《圣经》

宁静的力量——清华学子感悟《瓦尔登湖》 作者:史宗恺


另类《圣经》
——与梭罗谈天

新闻与传播学院

刘若伦

题记:李安说过,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读罢《瓦尔登湖》,我不禁想到,也许每个人心里也都有一泓清澈的、名叫瓦尔登的湖水:凝视湖面倒影,到自己心灵的故乡散散步,听梭罗对我们说:“像一个天真未凿的孩子一样生活”,仿佛听到《圣经》的福音一般。

山林、湖与劳作

《瓦尔登湖》所描述的自然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下,无声无息仿佛印度教中无所不在的神灵,又仿佛中国山水田园诗人放舟湖心轻吟的诗句。但梭罗的湖也许与世隔绝,却并非真正的世外桃源。尽管拒绝被社会和所谓常识干扰,他的作品也不是为鲁迅先生所不屑的那一类坐船观火、只顾感叹田园生活美好而不顾农民生活之艰辛的自然文学;正相反,他以劳作为幸福,详细地记下自己建造木屋以及种植豆子的开支和收入;他眼中的农民,或肩负生存重担,或天真如孩童,或对山林没有一点热情,或常在日落时分来到林中闲逛;春去了又来,他门前的访客来来往往;他能记得每一个访客留下的痕迹,记得凛冬湖面结冰的浑厚。他所记录的是真实的生活、真切的感悟,而非无病呻吟;他赞美的是真正的自然,而非油画布上一方小小的美景。

劳作为梭罗带来的是某种程度上的自给自足,是断绝与俗世联系的条件,更是一种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借由劳动,他拉近了自己与山林和湖泊的距离,而离他所厌弃的俗世纷扰更远了些。同样,他与自己内心的距离也更近了。

世界留给黑夜和我

在梭罗看来,造物主赋予自然神圣而卑微的美,即是传达了最朴实无华的规律。在湖边铺满落叶的山坡上,我听到他低低吟着:“让我们如大自然一般自然地过一天吧,不要因为硬果壳或掉在轨道上的蚊虫的一只翅膀而出了轨,让我们黎明即起,不用或用早餐,平静而又无不安之感,任人去人来,让钟去敲,孩子去哭。——下个决心,好好过一天。为什么我们要投降,或者随波逐流呢?”“像大自然一样生活”,想来这便是生活的哲学了吧。自然是有规律的,也是节制而谨慎的。人生在世,如果只是随波逐流而没能真正认识自己,或是沉溺于无止境的欲望,这样的生活在梭罗看来便仿佛没有活过一样。有人说,想认清自己,便要去旅行;其实精神的旅行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或以阅读为习惯,读万卷书便仿佛行万里路;或在日常繁杂的包围中抽出一点空闲,思考一些问题,做些简单劳作。无论怎样,都需要将自己从常识与社会中解放出来,感受自己作为个人的存在。正像是阅读《瓦尔登湖》一样,只有心中宁静才能够沉浸其中;如果带着一颗浮躁的心去阅读,那么即使是最沉静的书籍也不会抚平你纷乱的心绪。

梭罗告诉我,他所深爱的山林万物给了他以启示:为何不遵循自然的规律,用最简单的方式生活呢?为何不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拒绝混沌与随波逐流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拷上的枷锁难道还少么?我们为自己披上一件件衣服、加上一个个标签、压上一份份工作、以钟表框定自己的自由,是时候放下了。《瓦尔登湖》便是为现代人指出通往个人生活道路的另类《圣经》。

世人的生活被附加了太多羁绊:土地和房产是羁绊,金钱和工作同样也是羁绊。更可怕的是,人们往往随波逐流,向“别人的梦想”低头。而当梭罗走入山林,抛下世俗的欲望甚至脱离社会之后,他便与羁绊做了“断舍离”,回归了最纯粹的自己。这便是《瓦尔登湖》这本另类《圣经》的中心:回归个人,回归本真。简朴生活、脱离社会,其实都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全部。当一个人与社会不必要的羁绊减少了,他的生活往往更加丰富,精神往往更加充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