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73年:《红灯记》

一个人的编年史 作者:周同宾


1973年:《红灯记》

为筹备全县文艺会演,挑选节目,到各公社看宣传队演出——宣传队的全称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不料,看最后一场时,出了难题。

演出的是地方戏移植的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扮演李玉和的演员身材稍低,唱腔绵软,拖腔更无力,缺乏英雄气概,当鸠山的演员大高个子,虽只四句词,却唱得声如洪钟,字正腔圆。《赴宴斗鸠山》那场,看架势,似乎李玉和斗不过那个日本宪兵队队长。看后我说,能不能把演鸠山和演李玉和的演员对调一下,让英雄人物更高大,更能镇住敌人……我话音还没落,那个兼任宣传队队长的大队副支书突地脸色一变:“演鸠山的那家伙他爹,是伪保长,反革命。他演李玉和,他爹不就是英雄人物的爹了?这个政治责任你敢担,我就换。”我立即闭嘴,欲辩无词。他紧绷着的脸,充分说明了事情的严重性。

让不让这个宣传队参加会演,我拿不定主意。若让参加,主要英雄人物不突出也是政治问题啊。

现在还记得,那个大队所在的村庄叫叶胡营,外村人都呼为夜壶营。“破四旧”时,改为“红卫村”,可乡民仍一直叫夜壶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