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声甘州

宋词:天风海涛曲 幽怨缥缈音 作者:季南 编著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兰竹图清·钱载

品读

看到这个词牌很是想念武士们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柳永是个有创新意识的能人,从唐代边塞曲《甘州》中截取一段填词成了他的首创,至于“八声”就是从用韵的角度来说的了。柳公子的《八声甘州》继承了词牌本身的铿锵,写得荡气回肠。文人很是瞧不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柳公子,说他的词俗,这下看来只这一首就可以为柳永平反了。苏轼读到“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时就称赞其“不减唐人高处”。

下雨总是令人心烦,也总是让人思绪万千。柳公子不知是专门来欣赏傍晚雨景的,还是被雨给留住了。天空像个洒水机似的不停地洒水,洗去了天地之间的喧嚣和繁华,洗去了世俗的油腻和腥膻。“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秋风一阵紧似一阵,人们都怕冷尽量避免出行,渡口关隘也都十分萧索,没有一丝生气。如果艳阳高照还可以被当做兴奋剂给人战胜秋天的勇气,可偏偏又是夕阳西下,没了生气也没了希望。红花绿叶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夜之间不堪秋风摧残都纷纷败下阵来。长江水也那么无力,像要病入膏肓,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这首词写得很带劲儿,虽然还没达到可以让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棹板歌唱的程度,却也不仅仅局限于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拿着红牙板轻声歌唱了。

花鸟图清·任颐

九九重阳节不是有登高的习俗吗?据说最初登高是为了躲避瘟神,当然也有说法是为了祭祀上天、乞求长生,不过到了最后,趁着秋高气爽之际出门爬爬山、赏赏景,坐在自然怀抱中吃年糕、喝菊花酒、插茱萸才是正经。孙思邈就说:“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后来大概因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才使登高和思念亲友紧紧联系到一起。华夏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土地,哪能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能尽收眼底的?即便是现在,漂泊在外的人也都知道想回趟家是多么不容易。在古代,如果两个人分离,就真等于天各一方了。如果家里有电脑,安个摄像头,想谁就和谁视频一下,那相思之情还可以暂时排遣。可柳公子远没有我们这么幸福,山长水阔,想回家一次不知道有多难,更不用想能见上思念的人一面了。柳公子真是不忍再登高远望了,隔了不知道几道山几条河才是自己时时想念的故乡。

长江万里图(部分)宋·夏圭

孤松高士图明·程嘉燧

这个时候柳公子或许该痛恨自己了吧。他有女人,却没有一个常伴身边的女人;他没有社会地位,只是悠游于青楼妓馆的白衣卿相、草根英雄。一辈子躲在女人石榴裙下吃软饭是一个男人感觉最窝囊的事吧。柳公子断然不是那样的窝囊废,他也始终相信只要好好学习就肯定能做官,另一方面他也试图找晏殊、孙何这样的高官搞搞公关。我们在他晚年的作品《戚氏》中终于找到了其长期淹留在外的原因:“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念利名、憔悴长萦绊”。那个时候的读书人,没取得功名以前得到皇帝老子眼皮子底下考试,被录取以后往往也是被下派。所以读书人从考试那天开始就意味着要远离自己的家乡,更何况久未取得功名的柳公子呢?

功名未成已足感慨,想起家乡苦苦等待自己的人,心里更是愁肠百结。柳永确实是个很体贴的人,他总能适时考虑一下女人的心情。江南有个多情女子“梳妆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晕脉脉水悠悠,肠断白州”,肝肠寸断地等待温庭筠,应该也有这么一个女人在撕心裂肺地等待着柳公子吧。她是否知道,此刻的柳公子也正在思念着她呢?

《雨霖铃》写的是情真意切缠缠绵绵,但这《八声甘州》却是很有气势。如果你也像王国维似的认为柳公子是“屯田轻薄子,只能道‘奶奶兰心蕙性’耳”,就请你来读读《八声甘州》,对于全面认识柳公子是很有帮助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