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胡雪岩全传:从钱庄跑堂到红顶商圣 作者:方言 著


序言

胡光墉(1823-1885),安徽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雪岩是中国封建社会商界的一个传奇。他以贫贱的钱庄学徒出身,在短时间内事业崛起,创造了近代中国金融史的一个奇迹。

胡雪岩所处的时代,整个中国的社会和经济一直处于内困(太平天国起义)、外扰(西方列强入侵)的夹击中。胡雪岩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是因为他理解了这个时代的大背景,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住了平定内乱和抵抗外患中最显赫的几位人物。有了这两大优势,胡雪岩就能开风气、占地利、享天时,逐一己之利。

纵观胡雪岩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重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倚靠何桂清、王有龄的发展期。年轻时的胡雪岩慷慨任侠,却又目光如炬。为了帮助落魄的王有龄走上仕途,他情愿丢了自己的饭碗,孰料这位仁兄青云直上,反而成就了胡雪岩事业的第一步。胡雪岩以他超人的眼光、过人的胆识和苦心经营,逐步在江、浙、沪地区形成官商一体的利益集团。在经营阜康钱庄、蚕丝和扶助何、王等人的仕途生涯中,胡雪岩积累了宝贵经验,并结交了包括官场、商场、洋场乃至江湖人物在内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为结交左宗棠后的事业巅峰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个时期是事业高峰期。这个时期的起起伏伏也是与左宗棠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的。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打杭州。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托胡雪岩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当时众多朝廷要员都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州船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

在左宗棠收复西北,成就不朽功绩之时,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支店达二十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他进而协助左宗棠“西征”建功,获布政使衔,戴红顶、穿黄马褂──历数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经商获仕、戴红顶而又穿黄马褂的,惟胡雪岩一人而已。

胡雪岩官场上遇合之奇,固然令人赞叹,他与“江湖人物”的来往更令人拍案惊奇。他结交江南第一大帮“漕帮”的首脑,凭着他过人的见识、敦厚重义的性格与运筹帷幄的才能获得敬重,以致漕帮上下甚至破格称之为“小爷叔”。

然而这样一位纵横商场、江湖,出入朝廷庙堂,权倾一时、富可敌国的人物,却又在短短时间之内事业崩毁、穷困潦倒。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下场相当凄凉,“看他起楼,看他楼塌了”,不免令人感慨万分。

胡雪岩的人生事业,因为介入政治集团而起,也因为自己所在集团的不得势而迅速衰落。这也正是封建官商所受到的历史局限所在。

也正因为如此,后人对胡雪岩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胡雪岩所在的年代是封建社会,没有民主集中制,也没有合理的政策保护商人的利益。正因为“当官”的说了算,故此商要和官拉上关系,再加上自己的“智”,才能让生意有保障,并有可能实现赚取利润这一从商的基本原则。胡雪岩和官拉关系,必须给官一些“糖衣炮弹”,阅读此书,应从正面吸取营养,学其精华,去其糟粕。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既然我们是读其长处,又何必苛求呢?

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评论胡雪岩

有关胡雪岩的书此前已经出版过许多版本,大都是小说体裁或者研究专著。这本《胡雪岩全传》与其他版本不同,既是传记,又有小说风格,还像研究胡雪岩的专著,读来琅琅上口,不觉枯燥而且发人深省。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胡雪岩的一生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对后人的影响。第二部分描述胡雪岩成就事业的详细过程,从他当小伙计开始,到他鼎盛时期受封黄马褂、一品红顶子,再到因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发生矛盾而遭遇失败。最后一篇夹叙夹议地把胡雪岩成功的原因一一进行分析。整部书的结构、写法十分新鲜,很有特点。

另有一点提醒读者:书中多处提到“洪杨之乱”和“长毛”。这是清政府统治者的提法,实质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和“太平军”。名称混用,是为了叙述方便,没有别的意思。

方言 

2009年10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