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平常心
谈起平常心,一般都同淡泊名利、淡涉世事进行联想,我认为,这样联想虽然不错,但缺泛内涵深度。根据我退休后调整心态,适应环境,寻求安逸生活的体验,人的平常心是人的思想、情趣、向往,回归大自然的本能反映,自然而然的,非强制性地植根于心灵深处,不受诱惑的影响,不跟着条件的变化跌荡起落,是一种恒定的生命理念。这种理念通过与自然界生物的接触、亲近、思考、想象大自然,再从大自然回到人生,想生命的存在与逝去,想人生观察万物的感受。
用平常心观察人类社会,对以往想不通,瘀积于心的事情,能想通;看不清,迷惑不解的事情,能看清,心变得透彻明亮。这样,思想的线条便会随着心运转,梳理听觉、视觉得到的信息就会便清楚了。我们每天接收进入听觉的声音,阅视进入视觉的形形色色的新闻、角色,只要用一颗平常心来梳理,那就能对信息中的真理和谬论,对讲话中的真话、大话、空话,暗藏的骗人的假话,对美的、丑的、善的、恶的,似乎更容易分辩。
用平常心观察权力,权力是掌权人手中的工具,在需要的时候,这工具会变成霸气、狠气、棍棒、拳头一类的东西,俱有爆炸力、威慑力、恐怖力。同样,也是在需要的时候,权力会露出真诚的笑脸,表现出平和、和谐,俱有亲和力。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变化,总体上反映的是执掌权力阶层,巩固其权力不被动摇的需要。从人民群众心态总的趋向来讲,每当权力露出真诚笑脸的时候,向心力发生转移,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就相对稳定。
用平常心观察名利,名利也就是一块招牌,是给别人看的,亮牌人的心情是要在看的人眼里出现闪光,从而在自己心里产生一种荣耀的享受,可是看的人并不都是这种心态,在他们的眼里,并不都会产生亮点,他们看过后,要想一想亮牌人的招牌是怎样取得的,要评价这块招牌的价值,是否与使用价值相等,倘若招牌的价值背离使用价值,招牌在看的人眼里,非但没有产生闪光,还会遭到看者的鄙视。人们经常从媒体那里了解到,有不少亮牌人是骗子,这些骗子亮出的牌子,也有闪金光的,但一旦揭露出真相,便成了过街的老鼠。至于金钱,在商品社会里,没有金钱不行,金钱是一种媒介。生命的基本需要,是通过金钱的媒介作用来维持的。但是,在平常生活中,钱能用动几何?大量的财富都是耗费在炫耀身价,放荡无羁,骄奢淫逸地消费上。豪富们灯红酒绿的生活,其人格品位,其精神寄托,其安危平稳,都比不上在平淡中生活的人。他们穿金戴银的装裱,在纯真的大自然面前,更会被透视出十分的渺小。平常心,平常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财富,而且安全稳当,无人争,用平常心想象大自然,便会产生许多纯朴的感觉。在诸多感觉中,最平常、最珍贵的,是大自然对人类无私地恩赐。思想融入大自然,大自然会启迪思想,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穷人同富人比,没有五花八门的享受,杂七杂八的所谓幸福,可是,只要把自己放进大自然,在观念上同自然界的生物站在一起,就会觉得人活着本身,就是幸福。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享受。我每天都要在户外走路,做些健身的活动,我经常想自然界的生命的生存与延续。时间久了,我对自然界的生物所想、所感、所悟,也逐渐深刻了。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也都是生命,作为生命,除基因有异同外,它们同人的生命没有区别,死亡前,都是活生生的。动物界的飞禽走兽、水族、昆虫,植物界的树木花草,这些生命的主体,它们的生存、繁殖同人的生存、繁殖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吸取营养的方式、抗御天敌的方式、内部交换、外部交流的方式等等,都不同于人类,有它们自身的规律,然而,它们对生存环境的选择,同人类无本质的区别,共用着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动物族类,也有亲情,有爱、有恨,有强者、有弱者,伪装、狡诈、厮斗、弱肉强食,比人类要复杂得多。人在与它们的共处中,互相感应,也互相补充。人类向大自然索取,也向大自然学习,人类的文明进化,科学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就是从动物的生存能力中借鉴仿效,才得以研制成功的。
在平常心境中生活的人,观察和处理事物,生活就不会复杂化,一切变得简单,心态变得豁达,生命就有如处在禅境、无我的心仪中一样。生活就有了快乐、喜悦,衰老的人,会变得年轻起来。我在《牧羊老人的志同道合》一文中,讲牧羊人的故事,抒发我对大自然的依恋。
故事中的主人公杨伯儒,是个乡村教师,50年代早期,他就读于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教书,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小学任教。人到中年,转至中学任教。一辈子未离开过教学岗位。年老退休后,他不呆在家里养老,颐养天年,却选择放牧,当起了老羊倌。他的故事,传遍四乡,同时他也受到四乡人的敬重。有位告老还乡的老同志许之光,也同乡亲们一样,出于对老牧羊的敬重之情,专程前往拜望,老牧羊杨伯儒应许之光的请求,讲了他多年来放牧生活的感受。
他说:“我在这山丘上转悠,常对着自然界的生物自言自语的讲,我们都是大地的造物,我们是朋友。我们人类只不过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比较大千世界,微不足道。”
这位老牧羊的感受,十分的动人,十分的可贵,精神处在困惑中的人,学一学老牧羊,我想能够为他们解除困惑,这是金钱买不到的,名誉地位换不来的,酒色也引不出的。但是要学老牧羊,必须先学他对大自然的一片赤诚,学他坚持不懈的毅力,否则大自然不会接纳你,他的感受也就不会在你心里复制出来。
在平常心境中生活的人,不怕孤独,当产生孤独感时,善于用平常心自我调节。我写了《孤独天堂》一文,反映了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多年退休生活的变化,改变了我的习性,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我也曾有过孤独的感受,逐惭地我发觉我在变化,越来越心安理得地习惯一个人独处、独思、独静。也许有人会把这种心理反映,说成是老年自闭,错了,在人群中,我也会有说有笑。
在平常心境中生活的人,不会因为体弱多病,或年迈垂老而产生死亡的威胁。我在《生与死面前》一文中写道:“对于被病痛拆磨的人和老年人来讲,要战胜消积影响,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自然法则决定了人有生就有死,是意志不能改变的。既然如此,人就不要恐惧死亡,不要让死亡的幽灵常伴在自己的身旁,寄居在自己的感觉中,否则,会自寻烦恼、自我恐怖、自我窒息。死亡是一切生命的归宿,是生命旅途中既定的终端驿站,当生命走近这一驿站的一刻到来时,一扇怕死的门是挡不住的,就应以安祥的心态,跟随死亡而去。只要死神还未找上门来,生命就还活着,就要保持生命的活力,大容大度,坦诚豁达,虚怀处世。我的老母亲,84岁去逝。临终前的一刻,她还同她的子孙们说着笑话,向她的大儿子要烟抽,一支烟还未抽完,她就暝目了。她没有文化,是位虔诚的佛教徒,离开人世,能安祥镇定,如若没有正确的生死观主导她,就难以理解她那神情自若的一刻。她品尝了生,此刻又品尝了死。”
一个修有平常心,做平常人,过平淡生活的人,才真正称得上能够泰然处世,才能真正把名利,金钱当成是身外之物,对于生命之外的诱惑,能够自戒、自禁,不动心,一笑了之的人。才能成为真正超脱,自由自在的人。
2004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