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天堂
没有相伴,一个人生活,会有孤独、寂寞、紧张、害怕感,甚至产生恐怖的阴影,久而久之如果不能自我解脱,便会因孤独患上怅惘症,终日忧郁不安,严重危害生命健康。不过,生命观不同的人,体验孤独,有不同的感知。能从孤独中解脱出来,把孤独当作一个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不眠之夜后,逐惭习惯了孤独。在孤独中静谧,成为他们精神疗养的最好环境,有害的孤独,转化为享受宁静。孤独不再是原本含意上的孤独了,变成了养生的环境。在“孤独”环境中静养的人,无人打扰,排除了引起心神不安,烦躁的外部诱因。如果有人不告造访,进入“孤独”的领地,习惯孤独生活的人便会产生不快、烦恼,甚至产生厌恶感。我常想庙宇和道观中的出家人,无论人数多少,都是群集而居,可他们在集体诵经之外很少单独交流,自守宁静。习惯在“孤独”环境中生活的人,不同于出家人的,是不吃斋念佛,而在宁静中修心养性则是相同的。
我自创了一些书法作品,有幅字帖写了“静谧”二字,用小楷批了五个字:“老人的天堂”。我是个有伴的人,可我羡慕孤独者在孤独中静谧的生活。早年我曾对老伴说过,想找个山青水秀、气候宜人、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生活。这样的地方并非难找,只因不忍心丢下她一人,才在犹豫中又送走了许多岁月。
解脱孤独,当然也是有条件的,没有独特的爱好,又不好动的人,是很难闯过孤独关的。“人与自然共一家,郁郁葱葱遍天涯。老腿老步与日迈,多情洒向树草花。”“每天不忘走,健步如穿梭。蝶舞绿茵上,我与它同乐。”这两首诗,寄托了我修心养性的人生,也是对我多年来实际生活的写实。大自然进入到我的感情世界,同大自然在一起,多角度地去感知自然界的生物,任何孤独的感觉都没有了。我在同大自然的相处中,对自然界的生物逐渐有所想、有所感、有所悟。在我的思想中,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也都是生命,作为生命,除基因有异同外,它们同人的生命没有区别,死亡前,都是活生生的。动物界的飞禽走兽、水族、昆虫,植物界的树木花草,这些生命的主体,它们的生存,繁殖同人的生存繁殖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吸取营养的方式、抗御天敌的方式、内部交换、外部交流的方式等等,都不同于人类,有它们自身的规律,然而,它们对生存环境的选择,同人类无本质的区别,共用着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动物族类,也有亲情、有爱、有恨、有强者、有弱者,伪装、狡诈、厮斗、弱肉强食比较人类要复杂得多。人在与它们的共处中,互相感应,也互相补充。人类向大自然索取,也向大自然学习,人类的文明进化,科学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就是从动物的生存能力中借鉴仿效,才得以研制成功的。我在树木花草间转悠,常自言自语的对自然界的生物讲,我们人类是生命,你们也是生命,我们都是大地的造物,我们是朋友。人只不过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比较大千世界,人微不足道。人应当更多的开辟同大自然接触的途径,增加同大自然接触的时间与空间,人爱自己,人与人相爱,人也应当爱一切生命。
一个雨天的傍晚,我打着雨伞在树林的小道上散步,突然一只青蛙跳到我的脚前,我蹲下身对它说,你还是挪个位吧!呆在路中间难免遭到人踩车辗,我试图动手赶它走,它似乎是意识到了,便一跃进入了草丛。如此心境下的“孤独”岂不也是生活的一种选择。善于变孤独为享受的人,孤独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