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晏子不死君难(襄公二十五年《左传》)

古文观止全鉴(第2版) 作者:(清)吴楚材,(清)吴调侯(编选)编; 东篱子 译


晏子不死君难(襄公二十五年《左传》)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1〕,遂取之〔2〕。庄公通焉〔3〕,崔子弑之〔4〕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5〕,其人曰〔6〕:“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7〕。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8〕,舍之,得民〔9〕。”

【注释】

〔1〕崔武子:齐卿,即崔杼。棠姜:棠公的妻子。棠公是齐国棠邑大夫。

〔2〕取:同“娶”。棠公死,崔杼去吊丧,见棠姜美,就娶了她。

〔3〕庄公:齐庄公。通:私通。

〔4〕弑:臣杀君、子杀父为弑。

〔5〕晏子:即晏婴,字平仲,齐国大夫。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

〔6〕其人:晏子左右的家臣。

〔7〕兴:起立。三踊:跳跃了三下,表示哀痛。

〔8〕望:为人所敬仰。

〔9〕舍:释放,宽大处理。

美文共赏

本文记叙了齐国大夫晏子在处理国君死难这个问题上的处理办法。通过晏子的言论和行事,我们看到了一位有头脑、有才干的政治家的光辉形象。本文“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体现了晏子的言论立足点在于社稷,认为国君和臣子的行为都应该对国家负责。这个观点有很大的进步性,广为后世所传诵。这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亮点之一。

本篇名句

“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作君主的,难道只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是要他主持国政啊!做臣子的,难道只是为了赚几个俸禄?是要他扶持国家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