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隐没在梵净山脚的寨英古镇

纸上风景 作者:何小竹


隐没在梵净山脚的寨英古镇

在贵州梵净山东麓,有两座古镇,一是乌罗,一是寨英。在梵净山方圆六百里之内,乃至整个贵州省,寨英古镇的民风民俗,以及交融了苗汉文化典型的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都堪称是保存得最完好的。

寨英镇始建于明洪武初年,传说是朱元璋第六子朱桢镇守梵净山区的屯兵之地。明朝万历年间及清朝乾隆年间,这里的商埠贸易都十分发达,其鼎盛时期为“裕国通商”的口岸,历史上曾有过“小南京”的称谓。

我于2010年4月和8月,两次前往寨英。这是一座尚未被“开发”和“打造”的古镇。建筑与街道均保持原样,一些被烧毁和朽坏的房屋也还未被修复,兀立着空空的房梁和柱头。游客不多,除了我和朋友,基本见不到别的游客,显得有些冷清。原住民保持着自身的生活形态,也没有其他旅游古镇那样的旅游商店、餐馆、客栈甚至酒吧。民居中的家具摆设以及墙上的装饰,均保持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貌,领袖像与财神爷并置于一墙,别有意趣。居民都很淳朴、热情,只要你在某个人家的门前停下来,多站一会,主人便会搬条凳子出来让你坐,然后一边做自己的家务,一边与你聊天,有好吃的食物,如煮土豆、米粑什么的,还端出来请你品尝。拿出相机对准人家小孩拍照,也无其他旅游景点那样的躲闪,而是大方地任你拍,还笑着让小孩也对着镜头笑。4月份去的时候,用相机拍过一户人家打麻将的情景。8月份再去,那户人家还在打麻将,情景都没什么改变,仿佛时间在这里也是静止不动的。

在寨英的民俗中,有两样特别壮观,那就是“舞滚龙”和“吃长席”。

所谓“滚龙”,就是很长的龙,长达36米,分17节,龙骨、龙身均为竹篾捆扎,再用画有龙鳞的彩布罩在龙身上。龙头是用竹子造型,再蒙上画有龙头模样的彩布。这样一条滚龙,需34人相互配合,轮番舞动。

寨英滚龙的传统招式很多,可以说十分花哨。许多招式均有着很高的表演难度,没有较长的时间进行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是根本舞不起来的。比如“盘龙戏珠”一招,先是缓慢且略带滑稽地摇摆着龙头,与彩球相戏,然后随着节奏的加快,龙身开始一圈一圈往上盘旋,在这盘旋的过程中,龙头从圈中高高地探出来,做出左顾右盼的样子,寻找那只彩球。这时候,锣鼓声越来越急促、响亮,整条龙由盘旋转换成挺直的身姿,呼啦啦地朝着彩球出现的地方猛扑过去。这样的招式,要求几十个舞师在动作上必须做到高度的协调,只要有一人出了差错,或是因体力不支导致动作走样,整条龙都会受到连累,最后东拉西扯倒成一片。而难度最大、最惊险的一招,非“金龙腾飞”莫属。这一招式要求舞师将滚龙从平地舞上高高的古城墙,在一尺多宽的城头上表演出各种翻滚腾跃的动作。舞师们一会侧身,一会伏倒,一会单腿跪地,一会换步腾身,其惊险的场面,让看的人也禁不住屏住呼吸,手心里捏一把冷汗。

至于“吃长席”,据当地人介绍,就是在古镇的石板街上,用一张张方桌连接起来,从街头摆到街尾,上百人分坐在桌子的两边吃肉喝酒。这种“长蛇阵”似的宴席,一般在古镇人操办红、白喜事的时候才能看到。

我很想寨英的旅游能够做起来,给这里的居民带来一些实惠。但我又担忧,一个古朴的小镇最终将消失在“旅游”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