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游宦生活,思亲怀友
“思乡怀人”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离愁别绪也就成了诗歌永恒的主题。黎建三自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分发甘肃,除乾隆五十二年(1787 年)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 年)这五年时间,告假在家,黎建三把二十年时间留在甘肃。所以,黎建三的《素轩诗集》当中有大量思亲怀友的诗歌,这类怀人思乡诗不乏佳句。
这类怀人思乡诗可以分为:思乡诗和怀人诗。
这类怀人思乡诗中的思乡诗,大多表达诗人宦游久不归,滞留异乡他地,表达思乡之情。《旅夜》:“不敢举头看明月,因循归计已三年。”此诗引用唐李白《静夜思》中“举关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注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化用诗句、不漏斧凿之迹,实为思亲之佳句。《新月四首》:“也知到得团圆好,只我团圆又怕看。”此诗采用对比手法,表达诗人纠结的心情:盼望月圆,他家能团圆;害怕月圆,只身处异域。《岁暮河湟道中思乡杂咏七首(其一)》:“漠漠同云欲雪天,乡心归梦粤江边。”诗人看到雪花纷飞的情景,不由自主想到自己的家乡———广西平南,因而倍感孤独、思乡心切。此诗运用联想手法将甘肃和广西勾连起来,似无意之情,有意为之。《岁暮河湟道中思乡杂咏七首(其二)》:“拟上昆仑最高顶,天南遥望白云飞。”诗人想要登上昆仑山的最高处,向南遥望自己的故乡,让白云将自己的相思带回故乡。《高平旅邸柬吕翼之》:“秋风不遂鲈鱼约,孤负东篱菊又黄。”此诗连用了两个典故,先是用晋张翰辞官归乡之典,后用晋陶潜辞官归隐之典,间接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归乡之情。《薄宦》:“故山丛桂老,万里一相思。”此诗前半句似乎是相思故乡的桂树(喻亲人),后半句直接抒情:即使远隔万里,也不能阻碍思乡之情。
诗人三十一岁便开始远离亲人到处于绝域的甘肃任职,“与君去年出帝都,五千长路痡且瘏”(《翼之以忧南归,值大雪,不能行,治觞话别,因作此赠之》)的诗句,便是诗人当年出仕的情景。作为身在异乡的游子,黎建三也如常人一般受着乡愁的煎熬。乡愁诗写得情真意切,真挚感人。诗人用这些诗作来抒发对故乡山水的思念,热爱之情、眷恋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即使远离家乡,但家乡的一草一木还是深深烙印在诗人的脑海里,如《四仙峪即事五首(其五)》所写“遥情却忆家山好,竹绕池塘水满溪”,又如《岁暮河湟道中思乡杂咏七首(其六)》“家在青山绿水边,破寒晴日欲辞绵”。一字一句道尽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这类怀人思乡诗中的怀人诗,诗人多为漂泊之苦与羁旅之思所累,不自觉思念亲人和朋友,渴望朋友们和亲人们的慰藉、陪伴。
怀人诗有写对父母亲的思念的,如《乙丑春日仙堤寓邸作三首(其三)》:
两地春晖泪眼枯,芒鞋作计尚艰虞。《南陔》兰叶空颜色,寸草东风吹不苏。
此诗先写父母思念诗人,泪已苦干。次写担心父母年老,难以生计。《诗·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兰”本为描述人们侍养父母的诗句,现因诗人远离父母,因而孝心无法实现。“空颜色”包含着诗人的极大失望。最后作者化用了唐孟郊《孟东野集·游子吟》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两句,寄托了诗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此诗既写父母对诗人的思念,也写诗人对父母的思念,双向思念加重思念的重量,空间上的距离使得诗人与父母天涯相隔,唯有相思,成为他们精神上的寄托。再如《漓江舟行》:
早识澄江好,频惊行路难。故乡秋里别,明月客中看。山抱孤城静,滩鸣古渡寒。凭谁报慈母,一语寄平安。
此诗先写行路难,不由想起秋季自故乡出发,一直漂泊在外。在这群山环抱孤城,江水嘶鸣奔流的夜晚,唯有一人一舟,更显得诗人孤独、寂寞。后化用唐岑参《逢入京使》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寄托对父母的思念。
怀人诗也有写对儿子思念的,如《得长儿计偕北上信》:“凭人嗤宦拙,喜尔得名迟。北道难为客,南云有所思。”长儿即黎君弼,嘉庆三年(1798 年)举人,当时在广西隆安县任县学教官注。诗中流露出对长儿得名后的喜悦与思念。诗人四十四岁丧次子黎君良,悲伤不已。故作《悼次儿君良八首》则表达了他的哀伤的感情。八首诗既有对命运不公安排的不满,“人间有恨偏敦我,穹昊苍苍问得无”(《其一》);又有将儿子留在身边,却没能照顾好的悔恨,“同来万里成何事,一错真难铸六州”(《其二》),“不为彭殇惜修短,离乡背母太亏佗”(《其四》);也有对君良短暂一生的悲鸣,“读书了了竟何成,六尺灰钉便一生”(《其三》),“年华十五疾如梭,幼小伶俜病折磨”(《其四》),“从此便当随分过,奈何天里学长生”(《其七》);又有对亡儿的思念之情,“应是精魂犹恋我,一丝不断待归来”(《其五》),“魂魄有灵归故国,随风一路向东南”(《其七》);也有描写妻子思念对儿子的思念,“可怜愁病荆钗妇,犹作娇儿远别看”(《其六》)。丧子之痛,充斥文字间。
怀人诗也有写对友人思念的,《长安二首(其一)》:“故人不到阳关少,莫更匆匆唱渭城。”这诗句中作者化用了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字里行间显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劝勉,情感真挚。《秋夜有怀元亭三首(其一)》:“采采不盈掬,悠悠江水长。”诗人将对友人刘元亭的思念,比作连绵不绝的江水,可见思念之深、思念之久,也是这连绵不绝的江水见证二人友谊之深厚、长久。再如《月夜怀刘芝亭》:“惆怅前游意惘然,相思极目断云边。”此诗,诗人将对友人刘芝亭的思念,用“望断天涯”方式发泄,却也是难以纾解愁绪,只好付一片相思于断云。
诗人数量可观的思乡怀人诗,表明:再远的距离隔不断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的思念。诗人漂泊之苦、羁旅之累被思乡之情、怀人之念取代,故诗人身在苦中,亦在甜中。
注: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注: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注:(清)裘彬,江有灿.平南县志[M].清光绪九年(1883 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