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筑中的阴翳之谜

阴翳礼赞 作者:[日] 谷崎润一郎 著,焦阳 译


建筑中的阴翳之谜

 

关于建筑,我完全是个门外汉,只知道西洋的哥特式教堂建筑有又尖又高的屋顶,它的美在于其顶端直冲云霄。与其相反,日本在建造寺院时,会先在顶部铺上巨大的瓦片,再在其制造出的幽深广阔的荫庇下继续建造整体。

不仅寺院如此,宫殿和平民的住宅也一样,从外侧看去最为醒目的,就是瓦砌或茅草铺设的巨大屋顶和飘落于其下的浓厚阴暗。甚至偶尔在白天也可以看到屋檐下被洞窟似的阴暗包围,有时几乎连出入口、门、墙壁和柱子都看不到。关于这一点,无论知恩院注18或者本愿寺注19这类宏伟的建筑,还是深山老林中的农家都一样。以往一般将建筑视为屋檐下和屋檐上的屋顶这两部分,与屋檐下相比,至少在我们的可见范围中,屋顶更厚重,更有堆积感,显得面积更大。因此,我们在建造住宅的时候,总是先将屋顶这把“伞”撑开,在大地上投出一片阴影,之后在微暗的阴翳中建造住宅。

当然,西洋的住宅并非没有屋顶,但是它的使用目的比起遮蔽日光更在于避雨,尽量不制造阴影,且让内部充满光亮,仅是看外形便可同意这一点。如果将日本的屋顶喻为伞,那么我只得将西洋的屋顶喻为帽子,而且像鸭舌帽一般尽可能缩小帽檐,以便内部充分沐浴在日光下。如此说来,日式房屋的屋檐之所以又大又长,与气候风土、建筑材料等有各种关联吧。

例如我们不使用红砖、玻璃和混凝土等,故此为了防止横向吹打而来的风雨,有必要将屋檐造得更深。对日本人而言,虽然明亮的房间确实比阴暗的房间方便,但仍不得已而为之。美感总在现实生活中发展而成,因此不得不住在阴暗房间中的祖先,不知何时发现了阴翳之美,最终以增添美感为目的而利用阴翳。

事实上,日式房屋的美完全依靠阴翳的浓淡而展现,除此无它。西洋人看到日式房屋时因其简朴感到惊讶,他们之所以感到这里尽是灰色的、没有装饰的墙壁,最重要的缘由正在于他们尚未解开阴翳之谜。

我们在阳光本就难以射入的房屋外侧建造檐廊与缘侧注20,进一步避免日光;在房屋内侧利用纸拉门,让庭园反射的昏暗光线偷偷潜入内部。我们房屋的美感要素正在于这种间接且柔和的光线。我们为了这种无力、清淡、宛若转瞬即逝的光线,为了让它沉静平稳地渗入房间的墙壁中,故意将墙壁涂抹成颜色不鲜明的砂壁。虽然在涂抹土藏注21、厨房、走廊等的墙壁时会使用有光泽的材质,但是和室采用的墙壁几乎都是砂壁,很少反光。如果它能够反光,那么昏暗光线的柔弱特质便会消失。无论在何处,我们都能够见到,看似即将消逝的日光,拼尽全力地附着在傍晚的墙壁上的光景,并欣赏它那轻柔细微的光亮。

对我们而言,在这墙壁上的光亮或阴暗胜于任何装饰物,沁人心脾,百看不厌。因此为了不扰乱映射在这些砂壁上的光线,我们理所应当地只用砂土原本的颜色将它涂遍。虽然每间和室的基础色多少有些不同,但是这差异多么细微啊。与其说是颜色差异,不如说它只不过是细微的浓淡差异,或者是观者的心境不同。而且墙壁颜色的些许差异,会让不同房间的阴翳染上微微不同的色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