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论长幼关系

三元草堂随笔 作者:喻学才


论长幼关系

五伦设教的目的是告诫统治者治理天下当从自己做起,从每个人的修身做起,从每个家庭的和谐做起。而要想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所谓协和万邦的目的,就必须重视一个敬字。敬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态度。孔子在回答弟子问孝时曾经说过,对孝亲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能养这样浅的层次上。他批评弟子说,至于能养,犬马亦能。不敬,又如何区别呢?

“长幼有序”,最初它强调的是个人在本族群中的礼仪性角色定位。后来被引申到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对年纪长于自己的人的一种尊敬,一种礼遇。因为我们离开家,离开单位,路上所遇之人,可能既不是君臣关系,也不是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但却有年龄的差异。中华民族是一个尚齿的民族。讲究一种年龄文明。“尊年尚齿,列代弘规,序旧酬劳,哲王明范。”(《周书·武帝上》)其实,不同的历史阶段,尚齿的传统虽然一样,但内涵并不完全相同。“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这里所说的“尚齿”,就是敬重年长者之意。从有虞氏“贵德”,历经夏朝的“贵爵”,殷人的“贵富”到周人的“贵亲”,体现出不同时代生产与经济上的发展变化对不同时代观念与价值取向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有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因此,我们无论在自己宗族的范围内,还是在外面一般的社交场合,都会遇到如何处理长幼关系的问题。一个社会,如果大家都蔚成风气,都自觉地尊老爱幼,像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则必然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反之,社会必然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之中。

“长幼有序”关注的是培养人从小养成敬老尊贤的文明习惯。要处理好长幼关系并不难,难的是教养,是心态。如果我们都能心存一份对年长者的尊敬,对年幼者的爱护之心,则人人心里舒坦,也就少了很多无谓的矛盾。明人冯从吾在《庆善寺讲话》中指出:

君子小人之分,只在敬、肆之间。敬者,众善之根;肆者,众恶之门。敬者,众福之根;肆者,众祸之门。敬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肆则父子无亲,君臣无义,夫妇无别,长幼无序,朋友无信。人人敬则天下治,人人肆则天下乱。尧舜只是个敬,桀纣只是个肆。可不畏哉!可不辨哉!

而要做到自觉的保持对长上的敬心,必须涵养善念。人因为心地善良,则反映到态度上就是对人谦和恭敬。因此,修养心性非常重要。“儒学只有一个善字。直从源头说到究竟。更无两样。”“善即理也,即道也,即中也。精乎此谓之惟精;一乎此谓之惟一。执乎此谓之执中。以之为君,谓之仁;以之为臣,谓之敬;以之为子,谓之孝;以之为父,谓之慈;以之交朋友,谓之信;以之视听言动,谓之礼;以之临大节而不夺,谓之节。皆理也,道也,中也。此吾儒之正传,孔孟相与讲求切磋以教天下万世,只此一脉。”

长幼有序良好教养的形成有赖于家训、族规的制定和践行。人因为私欲一起,就想到犯上作乱,为自己谋利益。不尊敬长上,说白了,就是私欲膨胀。私欲当然有大小之分。看见长官骑马,自己步行,心里不平。看到长辈坐着,自己却只能站着,心里不平。分东西,看到年长者得到的份额多点,心里不平。其实,如果一个社会形成规矩。大家自觉养成习惯。谁都会是晚辈,谁也都会是长辈。大欲望则包括非法占有他人的财富,妻室,甚至杀害上司,取而代之,等等。因此,人从幼小时节就应该接受长幼有序的教育和熏陶,遇到私欲膨胀时就可以理性地加以克制,化烦恼为菩提。比如单位评先进。甲乙二人旗鼓相当,年幼者主动让年长者先上,有何不可?又比如评职称,势均力敌的两个人摆在那里,名额却只有一个。难道非要打得头破血流不可?晚上一年就死人翻船吗?但我们的社会,好像不提倡谦让。大家都要抢,都要争。有些高校为升职称,打架斗殴的事情都有。有的学校教授竞争院士,互相揭发对方的老底。这怪我们的社会缺少健康的引导。实际上人性中都有好善的本性。我们为何不激活这种本性,将其引导到互相谦让的道路上来呢?

也许正因为人欲的易于放纵,为了规范一个群体的言行。必须要有一些规范共同遵守。这就是家法、家规或者家范。在古代中国,没有规矩的家庭,纵然一时兴旺,到底难得长久。一个家庭,如果大家对长幼无序习以为常,那就不是什么好征兆。元人孔齐记载了两个典型的家庭个案。一个是溧阳孔家,一个溧阳蔡家。两家都是小民,一则忠于家法,一则长幼无序。结果自然判若霄壤:“溧阳孔汝楫字济川者,本细民。以友爱于兄而致富,颇有忠于家法。其妻陈氏,虽小吏之女,相助其夫,无后嗣。养蒋氏子惟和为后。一日,为娶蔡氏女。蔡亦细民而富者,至其家,靖安弟侄或坐于叔兄之上,恬不为怪。汝楫归语其妻曰:蔡家无礼。今虽胜吾家,后不若也。不数年,蔡果荡废,子孙狼藉之甚。汝楫死,庶子惟懋渐习华靡,养子亦如之。母陈不能制,渐至凋谢。后遇寇,家业一空”。

《礼记》中规定年纪跟自己父亲一样大的应该以事父之礼事之。比自己大十岁的应该以兄礼事之。目的都在于培养小孩子良好的尊敬长辈的习惯。遏止人性中争强好胜、争先进位等不利团结和谐的心性。

(2014年3月24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