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严谨的治学精神 深入的工作作风——回忆胡耀邦同志关心中央团校工作二三事

见证中青: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报新闻网优秀作品选编:1989~2006 作者:李宝国,张树辉,毛赟美 编


严谨的治学精神 深入的工作作风——回忆胡耀邦同志关心中央团校工作二三事

王之伦

胡耀邦同志自己酷爱学习,读书是他最大的嗜好。他长期担任中央团校校长,对团校师生的学习也非常关切。我是中央团校第五期学员,耀邦同志在我们的毕业典礼上全面总结了我们的学习收获,并且说,“至于成绩不够大的原因,就是团中央对你们帮助不够,首先拿我说吧,去年来了一次,今年来一次,谈不到帮助”。他要求我们在巩固和发扬学习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学习。他每次来校作报告都要讲到学习问题,在第六期开学典礼上,他对师生的学习,提出了四条意见:一是请教先生,依靠自己;二是大胆思考,深入讨论;三是提倡批评,实行互助。什么是批评呢?批评就是讲道理,不是骂街,不是乱戴帽子,不是刮胡子,也不是穿小鞋;四是坚定信心,顽强到底。他说,有了信心就一定成功,就一定可以学到一点东西。走不动就爬,爬不动就滚,要有这个劲头。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但也是最容易糊糊涂涂浪费时间的时候,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给第十期学员作报告时,对怎样学好,他提出了八个字:多读、多问、多谈、多想。他说,开卷有益,要多读书,每人订个计划,读多少万字。不懂就要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要不好意思,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多谈,多争论,就会出道理。学习上要独立思考,孔夫子的弟子子思是“三思而后行”,我们许多同志不知道反复想,不晓得回头,一股脑儿干,有些问题因为没想、不想就干,或者一想就干,因此犯了错误。我们干到老要学到老,在学习上要力争上游。在给十一期学工人员作报告时,耀邦同志强调说,要挤出时间多读一点书,当干部多为人民负点责任,没有渊博的知识、高深的文化教养是不行的。所有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耀邦同志一贯重视干部教育和对教学工作者的培养,他对中央团校的教学人员著书、编写教材给予极大关注,1960年深秋,政治经济学教研室要编写《人民公社若干问题讲话》一书,耀邦同志知道后非常支持,亲自来团校了解情况,对编写的指导思想、写作方法以及章、节的题目和内容,都作出具体指导。他语重心长地说,写书就是自己提高的过程,搞教学工作的不编教材不编书,就不会有多大的进步,在大学里,不论理科或文科,都要编教材,这样才能培养出教员来。他还提出学校校长、党委书记也要写书,要讲课。这些教诲,直到今天,仍记忆犹新,它激励着我们去努力、去奋斗。

耀邦同志一贯重视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他来团校作报告,凡讲有关国内形势方面的问题,先要在学员中作调查,有时作报告是一面让学员提问题谈情况,一面作回答讲看法,生动活泼,很受学员欢迎。团校教员对基层实际情况了解较少,要回答好学员提出的实际问题困难较大,耀邦同志要我们向学员作调查,向学员请教。 1960年10月9日耀邦同志给第二期短训班学员作报告时说,我看团校讲粮食问题(当时是困难时期,粮食供应比较紧张),先生教学生,学生也教先生,让学生每人讲一二十分钟,讲讲你们地区的灾情,每人讲讲,这就是很好的教育。

耀邦同志任校长时重视团校的建设,离开共青团岗位后仍关心团校事业的发展。 1978年8月团校复校困难较大,当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的耀邦同志参加了复校后的第十六期开学典礼,这是对学工人员的极大支持和鼓舞。 1982年11月团中央向党中央书记处汇报工作,当谈到允许中央和省级团校招收一部分学员毕业后列入国家分配,做团的专职干部时,耀邦同志表示赞同并说,就是要注意选那些有志为国家兴旺发达奋斗,敢于赴汤蹈火,有献身精神,能开创新局面的人。共青团十一大后,耀邦同志十分关心我校开办大专班,他指示说,中央团校开设大专班后,教学力量如不足,可请中央党校和其他高等院校帮助解决。 1985年9月,教育部批准在中央团校基础上建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耀邦同志为此书写院名,以示支持和庆贺。 1988年4月和10月,学院领导先后两次去看望耀邦同志,当汇报了学院的发展情况和建校40周年的庆祝活动后,他高兴地笑了,并连声说:好,好……我们从他炯炯有神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希望我们尽快地培养出具有献身精神,能开创新局面的团干部,能更多地为党和国家输送建设“四化”需要的合格人才。没想到这次看望竟成了我们最后的见面。

耀邦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光辉业绩,他的高风亮节,他对团干和团的教育工作者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原发表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报》1989年第5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