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发展特点

建国以来高考语文试卷语言题的变化及趋势 作者:姜岚 著


二、发展特点

几十年来,高考语文卷始终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语言题也是如此,其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始终遵循“稳中求变、不断创新”的原则

首先是“稳”。表现在以汉语普通话字音、字形、词语、熟语(成语)、病句辨析、标点符号为主的考查内容始终贯穿于几十年高考语文卷中。同时,题型一直都是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

其次是“变”。几十年来,语言考题不仅考点、考查内容、表述方式在变,而且考试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例如,对于字音、字形、字义的考查,经历了由单一到综合再回到单一的过程;开放性考题比例逐步增加,命题技术渐趋成熟;语言表达和应用题成为高考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不再穿插于其他题目中进行考查等等。

再次是“创新”。仅以语言应用非选择题为例,这类考题已成为高考语文卷中最具创新力的考题,每年都备受关注和期待,例如:2003年江西卷的写对联、写广告词;2004年北京卷的根据情景写两段话,湖南卷的写串台词,广西、青海卷的熟语、歇后语、成语综合运用题;2005年湖北卷的漫画题;2006年湖南卷的赏析题;2007年山东卷的保护文化遗产宣传语策划题;2008年安徽卷的理解言外之意题;2009年全国一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创意的考题等,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不同以往的新颖之处。

(二)选材越来越凸显时代性、人文性,并开始具有恰当的地域特色

1990年以前的语言考题主要取材于中学教材,1990年以后,教材中的内容逐年减少。2000年以来,除个别字音、字形之外,所有语言考题几乎全部取材于课本以外的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各种书籍资料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还注重时代性,凸显人文关怀。例如:2004年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四省卷的拟“公民义务献血”公益广告词的考题,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2008年山东卷对“原生态、声讯台、高架桥”等新词语字形的考查,反映了新时期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2009年湖北卷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诗歌集的名字做出评判的考题,紧扣了国庆的主题等。

在具体内容上,这一时期高考语言类题的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外交、文化、科技、体育、文艺、奥运、休闲、家居等各个方面,使试题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结合,有很强的时代特点,能够给考生以亲切、熟悉的感觉,有利于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开阔眼界和知识面,这是与新课改的理念相符合的。

另外,随着自主命题的不断开展和范围逐步扩大,各省考卷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些地域特色,以彰显当地特有的文化底蕴。例如:2007年天津卷语病题中有介绍当地七里海湿地的句子;安徽卷语言应用题有设计制作安徽名人陶行知简介的宣传橱窗;2008年重庆卷词语题有介绍当地万盛石林的语句考题等。

(三)所考查的语言知识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考题难度有所上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语言题考查目标总体十分单一,每道题或者考关联词,或者考病句,或者考标点,几乎很少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情况开始出现分化,一方面语言基础知识题仍注重考查目标的单一和准确,如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标点等考题,涉及面虽然宽了,但难度并没有多少提升;另一方面,语言表达及应用题却越来越具有综合性,经常会将修辞、标点、词语、语法等放在一起,通过一道题来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使语言应用题的难度呈不断上升趋势。例如:2002年的广东卷把修改病句与句子衔接结合起来考查;2005年的山东卷把仿句与修辞结合起来考查;2008年重庆卷把语言连贯与句式转换结合起来考查;等等。另外,有些考题还会在语言运用的考查中渗透价值观和人文关怀,这一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是非常必要的,也应该成为今后语言运用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试题限制性与开放性兼顾,并且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态势

题型、选材和内容的变化必定会带来试题答案的变化。以前,高考语文卷语言类试题的答案基本都是限制性的,即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开放性的试题和答案,主要表现在语言应用题上,并且越来越显著和广泛。这类开放性试题能够为考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激发他们的思维,同时着重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和水平。例如:2003年全国卷对两条公共场合的提示语进行改写的考题,2007年广东卷要考生对给出的介绍粤剧的材料进行压缩的考题,2009年山东卷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语句的考题,2009年北京卷给阅兵方队和群众队伍拟写现场解说词的考题,2010年重庆卷根据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的考题等,都是以一种开放的状态来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类考题受到考生及其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致肯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