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案例五 《爱你就像爱生命》

畅销书经典案例研究 作者:张文红 著


案例五 《爱你就像爱生命》

书名:《爱你就像爱生命》

作者:王小波

出版时间:2017年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一、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年出生于北京,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84年,他曾在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并获得硕士学位,在那两年里,他游历了美国各地和西欧诸国。而后与妻子李银河一同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自1997年4月11日去世后,他的作品被人们广泛阅读、关注、讨论,并引发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

他的小说带领读者体验了现代汉语小说带给读者的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的杂文,幽默中充满智性,为读者打开一条通向智慧、理性的道路,被一代代年轻人奉为精神偶像。

作为中国大陆作家,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他的《黄金时代》和《未来世界》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成为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作品,这部作品使他成为在国际电影节为中国拿到最佳编剧奖的第一人。除此之外,王小波的作品每一本都堪称经典,被人们一遍遍传阅,比如,小说《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黑铁时代》等,这些作品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

二、畅销盛况

王小波被人称为“自由骑士”“行吟诗人”,他专情又浪漫,写给妻子李银河的书信一直以“网络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传。《爱你就像爱生命》的前半部分是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后半部分是李银河写的回信,仿佛是一段强烈的呼唤有了爱的回应。

1997年的4月11日,王小波因突发心脏病在家中去世。2004年5月,王小波与李银河的情书集《爱你就像爱生命》由朝华出版社首次出版发行,让人们看到了自称是“特立独行的猪”的丰富的情感世界。

此书一经出版,“王小波式的恋爱”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某种意义上此书与王小波作为“撩妹高手”的新形象相关,让王小波荣升为网友的恋爱专家与浪漫导师。自出版至今,《爱你就像爱生命》仍被广大读者追捧阅读,是每年畅销排行榜上的常客,也是王小波作品中卖得最好的。从当当网、亚马逊、京东等电商巨头上显示,有至少10个版本仍在动销。每年情人节,各大书商都会为其打上“情人节必读”的名号进行促销。

笔者所选择研究的是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新经典出品的2017年9月的第1版,短短两个月时间重印了2次。截至2020年6月10日此版本在当当文学畅销榜排名17位,商品评论6万多条。

三、畅销攻略

此版本能在众多版本中脱颖而出,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一)“王小波热”的名人效应

“娱乐是人的本能”,关注名人是人的本性。名人的生活工作是大众关注的焦点,相关主题的图书或者由名人著作的图书具有畅销的潜质。名人因为在某一方面的特殊禀赋或者非凡成就而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同。从大众心理的向度来分析,人天生都有出名的欲望,即使现实中无法成就功名,潜意识中的名人情结仍然挥之不去,这种下意识的渴望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表现为对名人的崇拜、追逐和效仿。在出版领域,便反映为利用名人的影响力来调动市场人气,因此名人效应是永不过时的卖点。

王小波的作品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视线,“王小波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媒体重新炒热,此版本正是为了纪念王小波逝世20周年来出版的。

1.王小波的逝世让其作品受到极大关注

1997年,王小波的死使得人们发现了一位特立独行的自由思想家。他的小说、杂文集、剧本甚至生前照片、情书都成为书商们挖掘的图书资源。他的去世被媒体评为1997年十大名死之一,著作也被评为1997年十大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但王小波生前并没有多少名气,而且遭受了长时间的冷遇。作为一名作家,他写的书并不畅销,甚至有的书稿因为他对性的一些直白描写触犯了当时社会的尺度而不能出版,因此,王小波不能靠写作养活自己。

王小波死后,突然声名鹊起,作品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报道,世人无不惊叹于他的才华,他成为“70后”“80后”心中追求精神自由的一面旗帜,以《时代三部曲》《我的精神家园》的出版为标志,社会上迅速掀起了“王小波热”。正因为如此,《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本书出版后才会受到如此热烈的反响,王小波的形象早已超越了文学层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模仿他思考,模仿他书写,模仿他说情话。

2.王小波与李银河的爱情故事是急躁时代的美好理想

21世纪是个急躁、功利的时代,人们开始对爱情产生了淡漠、游戏的消极态度,而《爱你就像爱生命》的出现,让人们体会到纯情复归后的美好爱情。

回想起70年代初到80年代的书信,在那个男女谈恋爱都要互称“同志”,以及爱情被表达成“共同组建家庭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年代,王小波对李银河的爱意却是“我是爱你的,看见就爱上了,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以及“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等等,王小波用他最真挚的语言毫不掩饰地说出了他对李银河的爱意。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家在逝世后突然间成为媒体和各界人士评论关注的焦点,成为一种风潮。在他的作品被世人捧读的背后,是李银河一边不遗余力地整理遗稿,一边努力地宣传、推广他的作品。王小波能在去世后轰动文坛,成为“中国的卡夫卡”,李银河的付出功不可没。李银河作为王小波生前的妻子与精神伴侣,始终主导着王小波这部作品的出版(再版)与宣传动向。每次当她出现在大众视野里,人们总是会把她和王小波这段被写在五线谱上的那些率真而充满灵光的情话联系在一起。

李银河在“王小波之夜”朗读分享会上说:“从《爱你就像爱生命》是王小波卖得最好的一本书可以看出,在‘王小波现象’当中,我们的爱情故事也的确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内容。”

3.大众对名人的情书有强烈的好奇心

人类在各种交往活动中,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有了文字,便有了情书。到了现代,许多著名的作家在恋爱的过程中都留下了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和浪漫气息的“情书”。情书,作为情人之间情感交流的产物,具有一定的隐私性,特别是名人的情感故事更能引起大众的一种“窥私”心理,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大家阅读。

例如,鲁迅和许广平的《两地书》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情书集之一,这部情书集完整地记录了鲁迅和许广平两个人由相识、相知到相爱的全过程,展示了他们爱情之旅的多姿多彩,折射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心理与文化语境的丰富意蕴,加上作者笔下呈现出的卓尔不群的爱情手法和“妙笔生花”的细腻传神,使这部情书集具有了较高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而《爱你就像爱生命》也是一本“两地书”,书中收录了王小波生前从未发表过的与李银河的书信,书中包括他们婚后与其他朋友的书信往来,这样的内容瞬间拉近了读者与王小波的距离,让人感觉十分亲切。《爱你就像爱生命》一书里不乏真挚动人的情感表白,同样还有夫妇二人对于书籍、诗歌乃至人生、社会的看法。这也是引起大众好奇的重要部分,人们通过情书这样私密的书信形式去更进一步地了解王小波与李银河二人的感情世界。

(二)王小波式情话

王小波是当代文坛上一个特立独行的奇趣存在。他是一位散文的奇才、随笔的怪杰,他的文字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当这样的王小波写起自己的爱情故事时,更是无人能及的浪漫。

《爱你就像爱生命》最大的特点在于这并不是王小波的“正经”作品,没有严肃没有沉重,这是一本他与妻子述诉甜蜜的书信集,是王小波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大众都想知道这么有个性的王小波的情感故事是什么样的。而这样的反差正是这本书畅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一辈子很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这句话就出自于王小波。而他自己,也是对“一个有趣的灵魂”的真正阐释。王小波有着天马行空的浪漫、玩世不恭的戏谑和字里行间的黑色幽默,这正是人们深爱着他的原因。

而这份浪漫也在《爱你就像爱生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好哇,李银河……”王小波每每致信李银河总是这样开头,字里行间透出类似孩子般的对爱的渴望与无助。

王小波是这样形容爱情的:“我和你就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他这样表达自己的爱:“我会不爱你吗?不爱你?不会。爱你就像爱生命。”他会把自己深爱的女人比喻成自己的良心:“我发觉我是一个坏小子,你爸爸说得一点也不错。可是我现在不坏了,我有了良心。我的良心就是你。”

通过这些书信,王小波的人物形象变得生动可爱起来,他不再是大文豪,他只是一个会对着心爱的人乐呵呵傻笑的大男孩。

对于这本书为何畅销,王小波生前的编辑、知名编剧李静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本书可以肯定是一本长盛不衰的书,因为这个书没有阅读门槛,它不挑人,任何识两千字的人都能看懂,它不像小波有的小说那么难以领会,也不像杂文需要懂得那么多社会和历史背景,这个完全是两个人之间,两个灵魂的吸引,很容易读懂。而且这本书会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那种热恋的情感,完全纯粹情感的那种激情,它在现代这个很物质的时代,就是一股清泉,这个清泉不会枯竭,你只要打开书,你看到它那么自由奔放地、非常随便地、又像孩子一样地诉说就可以。”

(三)“新经典”出品是保障,李银河亲自还原最真实版本

在这个浅阅读、碎片化的时代,定义图书价值的标签逐渐从传递文学价值过渡到单纯以排行榜、销售码洋、口碑热度来衡量。于是出版社的价值取向一度单纯以追求图书热度销量等经济指标为主体,图书文学价值的探讨变得式微。在大环境注重经济效益考核的背景下,“新经典”始终坚持回归图书本身文学价值的理念,这在大环境下便显得弥足珍贵。

2016年,“新经典”取得王小波作品的独家全版权,此次版本的《爱你就像爱生命》,新经典以做经典文学的专业态度,花大力气进行了重新编辑修订,资深专家审稿,李银河亲自全书校订,修正了20年来各个版本内容中存在的以讹传讹的问题。

关于《爱你就像爱生命》一书,李银河提供了全部的原始手写信件,编辑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对照,以保证对王小波文字最大程度的还原和尊重。编辑在对照过程中修正了大量的错误,比如169页(“新经典”版)原稿是“国内旧友还是老样子”,各版本都是“国内的友还是老样子”,这样语意不通的问题存在了20年,如此的错误还有数十处。

李银河说,这个版本是最用心的版本、最肯定的版本。

(四)亲手书信复刻,传说中的五线谱书信初见读者

在这次的新版本中,李银河提供了珍藏多年的她和王小波写在五线谱上的原始信件,并随书附赠了两封原始书信的复刻,三页五线谱情书装进了信封里,两页是王小波写的,一页是李银河所书,字迹清晰,足以乱真。李银河更是在信封上手书寄语:“小波,二十年了,你在天堂过得可好?”让人无限感慨。

王小波和李银河清晰的笔迹,让读者更直接地感受到两个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奔涌的热情。当年两个人又都是内心情感丰富的人,总觉得有很多话要对对方说,可是又没有电话、网络,怎么交流和沟通呢?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了。五线谱情书的来由是因为有一次王小波把书信写在了五线谱上。在那封信中他的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李银河说:“现在再读他写给我的那些情书,我就觉得更像一件艺术品。他的表达除了对我个人的情感以外,还有一种审美意义。”

(五)李银河出席新书发布会为书造势

此版本的《爱你就像爱生命》一书于2017年9月12日在北京三里屯Page One书店内举办了新书发布会,李银河与王小波生前的编辑、知名编剧李静,各自畅谈了自己心目中的王小波。

出版方和作者通过微博、微信组织粉丝以及读者参与线下的发布会、读书会、签售活动、同城交流等活动作为线下营销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作者和出版方建立起与核心读者的紧密关系,增强读者黏性。出版方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将企业的产品信息、发展理念等传达给读者,作者可以通过这种途径,将自己的创作主旨、心路历程、生活感悟等分享给读者和媒体,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制造媒体新闻,保持作者本人和图书的话题热度。《爱你就像爱生命》是由李银河在王小波逝世后收集整理的书信集,她是这本书最“亲密”的人,她相当于作者的身份。几乎每一个版本的新书发布会上,李银河都会到场为此书造势。

在此版本的代序“爱情十问”中,“新经典”征集了读者想对李银河提出10个有关于爱情的问题作为此书的亮点。在发布会现场,李银河也分享了她对爱情以及婚姻的看法,鉴于她是一位言论引人注目、活跃在学界和大众之间的社会学家、性学者,李银河的到场总是能吸引一大批读者。

四、精彩阅读

最初的呼唤

以下书信写于一九七八年李银河去南方开会期间,当时李银河在《光明日报》报社当编辑,王小波在西城区某街道工厂当工人。

1

你好哇,李银河。你走了以后我每天都感到很闷,就像堂吉诃德一样,每天想念托波索的达辛尼亚。请你千万不要以为我拿达辛尼亚来打什么比方。我要是开你的玩笑天理不容。我只是说我自己现在好像那一位害了相思病的愁容骑士。你记得塞万提斯是怎么描写那位老先生在黑山里吃苦吧?那你就知道我现在有多么可笑了。

我现在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每三二天就要找你说几句不想对别人说的话。当然还有更多的话没有说出口来,但是只要我把它带到了你面前,我走开时自己就满意了,这些念头就不再折磨我了。这是很难理解的,是吧?把自己都把握不定的想法说给别人是折磨人,可是不说我又非常闷。

我想,我现在应该前进了。将来某一个时候我要来试试创造一点美好的东西。我要把所有的道路全试遍,直到你说“算了吧,王先生,你不成”为止。我自觉很有希望,因为认识了你,我太应该有一点长进了。

我发觉我是一个坏小子,你爸爸说得一点也不错。可是我现在不坏了,我有了良心。我的良心就是你。真的。

你劝我的话我记住了。我将来一定把我的本心拿给你看。为什么是将来呢?啊,将来的我比现在好,这一点我已经有了把握。你不要逼我把我的坏处告诉你。请你原谅这一点男子汉的虚荣心吧。我会在暗地里把坏处去掉。我要自我完善起来。为了你我要成为完人。

现在杭州天气恐怕不是太宜人。我祝你在“天堂”里愉快。请原谅我的字实在不能写得再好了。

2

你好哇,李银河。今天我诌了一首歪诗。我把它献给你。这样的歪诗实在拿不出手送人,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今天我感到非常烦闷

我想念你

我想起夜幕降临的时候

和你踏着星光走去

想起了灯光照着树叶的时候

踏着婆娑的灯影走去

想起了欲语又塞的时候

和你在一起

你是我的战友

因此我想念你

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

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

你是我的军旗

过去和你在一块的时候我很麻木。我有点两重人格,冷漠都是表面上的,嬉皮也是表面上的。承认了这个非常不好意思。内里呢,很幼稚和傻气。啊哈,我想起来你从来也不把你写的诗拿给我看。你也有双重人格呢。萧伯纳的剧本《匹克梅梁》里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

息金斯:杜特立尔,你是坏蛋还是傻瓜?

杜特立尔:两样都有点,老爷。但凡人都是两样有一点。

当然你是两样一点也没有。我承认我两样都有一点:除去坏蛋,就成了有一点善良的傻瓜;除去傻瓜,就成了愤世嫉俗、嘴皮子伤人的坏蛋。对你我当傻瓜好了。祝你这一天过得顺利。

——节选自《爱你就像爱生命》第9~11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