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时代与新史学

江安漫笔(凤凰枝文丛) 作者:霍巍著


新时代与新史学

——在第二届中国史青年学人工作坊开幕式上的欢迎辞

十分高兴参加本次中国史青年学人工作坊。参加这样的工作坊,对于我这个年岁的老师来说,真的满怀期待、满怀希望、也满怀欣喜。今天我们与会的各位青年学人,来自海峡两岸,我身旁的李仁渊先生就来自台湾。在我们大陆地区,有来自北京、上海、厦门等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青年学人,大家聚在一起来参加本次工作坊,让我看到了青年学人所蕴藏的学术活力、学术创造力和责任感。作为欢迎辞,我想表达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我要首先感谢来自海峡两岸各个高校的青年学人们。大家聚在一起,期待围绕一个议题展开讨论,或者就方法论、问题意识进行交流切磋,来探索历史学更广阔的境地。我认为这次工作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是非常纯粹的学术探求,体现了我们对学术的责任感。我已经参加了几次类似的沙龙,每次都感到非常有收获。我们的青年学人正好处于一个新旧交替、承前继后的历史阶段,在学术史上,青年学人传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激荡与碰撞中发展出新思想,肩负起新的使命。我相信,这样的活动对于中国史学的未来具有非常重大的潜在意义。我十分欣赏工作坊这种讨论形式,也为大家的积极参与而感动。在此,我代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政班子以及全院教师同仁,向今天莅临会议的各位青年学人表达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第二,我想谈一点我自己的期望。虽然我们不同场次讨论的议题有所不同,但共同的大问题是新形势下如何发展中国史学研究。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背景看,当前都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们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语境下,我们如何进行研究,也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如何运作、思考、表达,包括青年学人在内的全体学人都应该认真思考。这既可以看作是一种学术上的转型,也是在新的、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预流”我们的研究。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个复杂的学术体系问题,而不仅仅是学术问题。新时代下的新史学,怎样守先待后、怎样继往开来,是值得每一位青年学人思考的大问题。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世界话语体系下的中国,我们不能离开世界学术的大背景去思考问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史学有自身的传统,有其一贯秉承的理念,有属于我们的学术关怀。如何走出一条自己的史学之路,对于青年一代至关重要,你们很可能会形塑未来中国史学的新面孔。

第三,川大的中国史学科也处于承先启后的发展时期。可喜的是,一大批有生气、有创造力的青年学人的加入充实了我们的学科团队。我非常希望川大的青年学人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与海峡两岸的青年学人展开交流与沟通。我们不怕思想的碰撞、意见的抵牾,最重要的是通过深入的交流与碰撞寻求真知灼见、追求真理。就像我经常和青年朋友们讲的:“我们要充分地交流、充分地沟通。从来就没有年龄形成的‘代沟’,只有思想和观念所形成的无形的阻隔,才是真的壁垒。”当然,如何形成我们希望表达的成果,那是另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但是这种思想上的广泛交流与碰撞,对问题的深层次、宽领域思考,是青年一代史学工作者应有的抱负。张光直先生曾经讲过,学习考古学应该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川大的校训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觉得广泛的交流也应该是我们这个工作坊的重要主旨之一。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本次工作坊能够取得实际的成效,希望与会的各位学者可以结成朋友,可以成为有抱负、有特色、互相支持的学术共同体。

记录整理:杜泽宇

2019年9月21日于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