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仰望大师

岁月的光泽 作者:晓瑀 著


仰望大师

有一个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会受益,我最近的杂事很多,还是坚持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季羡林先生的自传。阅读自传的过程也是对季羡林先生敬仰的过程,敬仰先生的学识,敬仰先生平和的为人,敬仰先生那种执着、那种品格。

2006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中有季羡林先生。那一年的季先生已经是95岁高龄的老人了。觉得那时候的颁奖词写得很好,权且记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这样的评价很中肯,对我也很有教益,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一种平淡的高风亮节。能有这样一位笔耕一生、学贯中西的老乡,我觉得很自豪。自传的文字非常耐读,如行云流水,平和而且真实。用季羡林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在这一条身份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旁边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路太长了,时间太长了,影子太多了,回忆太重了……”这是一种站在高处的回望,是经历了丰富多彩和艰辛坎坷之后的一种感悟,是在字里行间随处可以看到的一种通达。季羡林先生对善恶的态度很简单,那就是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作为一个经历了那么多世事的老人来说,这样的感悟是很耐人寻味的。在对待人的方面我也有一些共鸣:“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看来与人为善的心情大家都有,季先生在“文革”那段挨批斗、蹲牛棚的经历,让人看了之后很有感慨,那是我们不曾经历过的艰难岁月。于是季先生就有了这样的感慨:“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季羡林先生说,不完满才是人生。一个人很难能可贵的是老老实实做人,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在做人的真诚方面季羡林先生也有一些感慨:“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我觉得这样的表达很真诚,没有丝毫做作,在先生的岁数,当然也没有必要去矫饰什么了。还有一点感触就是治学,从德国的哥廷根求学任教的经历,到“文革”中看着大门完成梵文巨著的翻译,都是一种执着的坚持。季羡林先生说到学外语的时候就提到了一个“窍门”:做人要老实,学外语也要老实。学外语没有什么万能的窍门。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就是窍门。还有关于成功的表述,成功是由天资、机遇和勤奋构成的,季羡林先生说:“天资是‘天’来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勤奋,只顾攀登莫问高,也许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到达那曾经高不可及的高点。

看季羡林先生的传记,离不开那些地名,哥廷根,山东还有北京,我有幸都去过。自己身为山东人,北京也去过多次,这些都是不足为奇的。哥廷根其实我只是路过,曾经在那里遇上一次大塞车,于是就在公路边的餐厅里品尝了著名的哥廷根香肠。吃饭的时候自然也说到了哥廷根那所著名的大学,而我知道哥廷根和季羡林先生的渊源就是后来的事情了,想起来觉得自己很无知。好在大师就是大师,晚知道也没关系。捧着大师的文字,在冬夜里遥遥地祝愿我的这位山东老乡平安吉祥。

2008年12月29日午夜读罢《季羡林自传》之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