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瓦山:东方的诺亚方舟

蜀地最后的秘境 作者:马恒健 著


大瓦山:东方的诺亚方舟

英国著名探险家、植物学家威尔逊先后5次来到中国。1903年,他从成都出发,游历乐山、峨眉山后,继续沿西夷道和南夷道之间的阳山江道西行。

这条隐秘且历史悠久的古道,没有直接穿越大渡河大峡谷,而是绕行于大渡河北侧的崇山峻岭中,经乐山永胜乡五池村翻大瓦山北侧蓑衣岭后,蜿蜒西去。

威尔逊虽然未能一睹大渡河旷世幽谷的壮美,但一座奇特而罕见的山峰,却让他惊叹不已,足以弥补他与大渡河大峡谷失之交臂的遗憾。他在《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的第19章,生动地记述了他与这座奇峰的奇遇,并发出“大瓦山像一只巨大的诺亚方舟,船舷高耸在云海中”的由衷感叹。

沉寂而默默无闻的大瓦山,由此为世人所知。

大瓦山屹立于乐山市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北岸,海拔3236米。山顶高出东面的顺水河谷1860米,高出南面的大渡河水面2646米,其相对高度仅次于世界第一高桌状山————南美圭亚拉高原2743米高的罗赖马山。

至今,海拔高达3236米、顶平壁绝、无路可上的“东方诺亚方舟”大瓦山,仍气势凛然地傲视着匍匐在它足下的芸芸众生。

天堂花园

大瓦山脚下,有5个天然的高山冰川湖泊,分别是大天池、干池、鱼池、高粱池、小天池。其中最大的湖泊是大天池,海拔约为1850米,是大瓦山五大天池中海拔最低的一个。

攀登大瓦山之前,我先浏览了点缀在大瓦山下的这五大天池。

大天池水面面积达数百亩,是典型的高山冰川湖。与之相伴的,是一大片绿茵茵的草甸。放眼望去,环湖的滩涂上、树荫下,散布着星星点点或张网或垂钓的羡鱼人。这是一处露营者安营扎寨的理想之地,是这一段险象环生的抗战公路乐西路上唯一的温柔之乡。

大天池之水并非我想象的碧波荡漾,而是呈深绿偏黑的颜色。向导似乎看出我有点失望,却并不急于解释,而是俯身用矿泉水瓶舀了满满一瓶湖水递给我。我接过水瓶细看,湖水水质澄澈,竟与原装矿泉水差不多。

据向导介绍,五池村的村民们早就知道这个现象,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由于此湖常年水温很低,鱼类生长缓慢,但熬出来的汤,味极鲜美。此湖有一个奇特现象,池水常年不满不溢,无论寒暑春秋,无论刮风下雨,偌大的湖面没有一点枯枝败叶,始终如一面绝无瑕疵的明镜。

曾有地质专家到五大天池来考察过,推断这些天池很可能是大地震后形成的。

在五大天池中,除了大天池之外,其余的几个都只能算是季节湖。除了盛夏之外,它们在多数季节都是沼泽湿地。比如高粱池,平时基本上看不出是湖泊,湿地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特别是一种大渡河大峡谷地域特有的粉背灯台报春,当地人俗称“转转花”,初夏时节,满山谷一片火红。名为干池的天池,其实并不干,湖畔的活性沼泥,蓬松黝黑,湖边长满了翠绿的野花野草。

5月,大瓦山是杜鹃的世界。在威尔逊看到大瓦山之前的1878年6月5日,美国自然科学家贝伯尔登上了大瓦山。他仅仅在上山途中,就采摘到了16种杜鹃标本。品种不同的杜鹃,高的宛如巨木,矮的只齐脚踝。他们一行先是从花丛中穿行,攀缘时抓的是杜鹃树根,行走时甚至不得不从怒放的鲜花上踩过。大瓦山下漫坡遍野灿若云霞的高山杜鹃花,也令威尔逊欣喜不已,并记载于他的游记之中。

我上大瓦山时值六月,杜鹃花已凋零,但眼前的景象,仍令人不难想象大瓦山麓台地缓坡上杜鹃花盛开的壮观场面。

地质奇观

乐山市永胜乡政府驻地,正对着大瓦山正面。我沿乐西公路行进至乡政府,稍作休整,为登上大瓦山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伫立乡政府楼前,我眼前的大瓦山如一幅不时变幻的宏大画卷:弥漫在大瓦山腰的云雾,似大海的波涛,顶平壁绝的大瓦山恰似一艘巨轮,在流动的云波雾浪里乘风向前;簇拥在大瓦山周围的一座座尖顶山,如波涛中时隐时现的险恶岛礁,又如一艘艘奋力挣扎的帆船。

沉浸在遐思里的我,被向导一席话打断:“自古华山一条路,大瓦山却一条上山的路都没有!”他告诉我,至今唯一一条上山的“路”,是药农、猎户在原木上横向捆绑蹬脚的木棍,然后将这简易木梯一截一截地搭在绝壁夹缝中形成的。

当年威尔逊攀登大瓦山,在临近山顶一段长约百米、宽不到两尺,两边是万丈深渊的山脊上,他牵着的两只猎犬竟吓得不敢走了,且差点将他拽下崖去。无奈之下,威尔逊只得将它们的眼睛蒙上继续前行。

威尔逊是在1903年7月1日伫立峨眉山顶时,第一次看到这座四周被悬崖环绕的孤山。后来他在文章中写道:“当大瓦山第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时,大约是在20英里的距离上,我简直就不敢相信这就是大瓦山。它看上去是这样一个巨大的悬崖,它的壮阔宏大使其高度相形见绌。”

在地质学家的眼里,如此高海拔的桌状山,在国内绝无仅有。晴朗之日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大瓦山,如突兀的空中楼阁,又如叠瓦覆于群山之巅。大瓦山由二叠纪火山喷发的玄武岩构成,在地质结构上与峨眉山、瓦屋山相同。但它与峨眉山、瓦屋山相比,在地貌景观上更为独特和奇峭,又因为它俯临大渡河大峡谷,景象更为诡异。

从卫星地图上看大瓦山,其平面近似一个底边朝西、顶角朝东的等腰三角形,朝向东北、东南和正西的三条边分别长约1750米、2000米和3000米,三面全为绝壁。

当我行进到五池村一带开始上山时,它东北面高差约1400米的绝壁,威风凛凛地横亘在我眼前。从五池村的大天池至山顶之间、海拔约2500米处,有一个约700平方米的平台,名为瓦山坪,这是艰难登山之途的一个天然驿站。

以瓦山坪为界,山体分为两层。在它以下是石灰岩,以上则是被称为“峨眉山玄武岩”的火山岩。在绝壁上,二者颜色分明,石灰岩呈浅灰色,火山岩呈暗褐色。“峨眉山玄武岩”构成了大瓦山绝壁最精彩的部分,它那层层叠叠的构造,是远古时期火山一次次喷发、一层层堆积的火山熔岩流和火山灰的反映。

大瓦山的顶部,布满火山喷发堆积而成的玄武岩、白云岩。尽管它四周环绕着的峭壁高度800至1600米不等,看似无路,但恰好在它东北面和西面绝壁的相交处,形成一个坡度稍缓的山脊,成为上山的唯一通道,真是天造地设。

原始生态

在瓦山坪以上,正如向导所说,所谓的路,是顺着崖壁上的石缝搭起的木梯。由瓦山坪上行攀上莲花崖后,是一长段窄窄的山脊,名唤滚龙岗,也就是当年威尔逊差点被猎犬拽下深渊处。此处地形和“自古华山一条路”相比,其险峻陡峭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里离大瓦山巅大约有300米的高差,是登山途中视觉感受最让人震撼的地方。滚龙岗宽不过几米,最窄处仅1米左右,两侧是落差1000多米的深渊。在此段山道行走,相当于行走在四百多层高楼的楼顶边缘。滚龙岗之上的路段,则完全靠石缝里的木梯来攀爬,其中一段因石缝太窄,只能拽着绑在木梯上的铁丝才能上去。

大瓦山顶是一个平坦的略有起伏的台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杜鹃花铺天盖地,几乎把整个台地都覆盖了,许多杜鹃树高近10米,直径粗大。在杜鹃树之下,苔藓肆意生长,编织成一张漂亮的地毯,杜鹃花之间的空地上长着一些秋牡丹和樱草。许多地段,漂着缤纷花瓣的溪水漫过小路,行人只好踏着溪边的树根谨慎前行。时值六月,我看到在山下盛开在三四月间的报春花,在瓦山坪以上区域仍然怒放。

大瓦山顶的中部原有一座灵祖庙,传说与峨眉山金顶的寺庙同时建成,1959年被拆毁。近几年来大瓦山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越来越多,但山顶上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当地一位村民四处化缘,集资4000多元,于2004年在山上重建了简易的灵祖庙。如果计划不周或稍有意外,便不能当天上下大瓦山,因此,这座四面透风的简易小庙,便成为夜宿山顶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庇护所。

在登山爱好者的心目中,大瓦山已是一处圣地。由此,当地村民有了一个新兴职业——向导。他们除了带路和背行李,还要做检修登山危险路段、在危险路段帮助游客上下等事情。前不久曾有一位游客上顶后再无力气下山,几位背夫把他捆在自己身上,轮换着背下山去。

虽然如此,但五池村村民告诉我,至少在他们有生以来,还未听说过大瓦山摔死人。有的老人虔诚地望着大瓦山对我说,大瓦山心肠好啊,从来不害人!

当年威尔逊冒着生命危险登上大瓦山顶时,山顶小平原上遗存的品种繁多的珍稀植物,惊得他头脑一片空白,以至于他只能借用此前登顶的美国探险家贝伯尔的“世界上最具魔力的天然公园”的经典评价,来赞叹这遗世独立之地的奇花异树。

由于大瓦山奇异非凡的地质构造,使它成为“壮丽堂皇的自然公园”(威尔逊语)。它是东方的诺亚方舟,更是这个东方文明古国遗世独立的蓬莱仙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