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初唐诗的宫廷诗属性与近体格律的渐次形成

曲词发生史续 作者:木斋 著


第一章 初唐诗的宫廷诗属性与近体格律的渐次形成

第一节 概说

笔者在拙作《曲词发生史》中,已经论述了:

1. 词乐发生史的演进过程,从六朝清乐到隋代、初唐的燕乐,再到盛唐法曲兴盛之后的声乐盛行,词乐方面已经基本完成了对词体发生的准备工作。

2. 论述了与音乐史相互吻合的乐府歌诗演变史。从乐府歌诗的视角来看,其实,早就在南朝梁武帝时代就已经具备了雏形,到隋炀帝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不论是从配乐歌辞的音乐角度,还是从长短不齐的外在歌辞形态,都已经具备了词体发生的条件。

有声之乐的声乐史和有乐之声的歌辞史,两者都已经做好了诞生词体的孕育准备,曲词何以不能在梁武帝,或者是隋炀帝手中诞生?这是由于,作为曲词的一个重大因素,即借鉴曲词进行格律化的近体诗因素,尚未准备完毕。万事俱备,唯欠东风。这近体诗的最后形成、成熟,就是等待或说是催生曲词生命诞生的第三个要素。

因此,本章主要以近体诗的简要形成史为基本讨论对象,特别是探讨初盛唐期间,在曲词发生的前夜,近体诗的演变和成熟历程。具体而言,主要论述以下几个问题:

1. 首先论述初唐诗歌的宫廷文化性质。词体的发生追随近体诗而来,同样延续着初唐诗歌的宫廷文化性质。曲词并非发生于民间。

2. 初唐诗歌与近体诗格律形成的过程。这一点,虽然学术界已经不乏论述,但本书稿欲要说明这种格律之与以后词体形成的律化的关系,因此,还需要对此给予特别的阐发。

3. 论述盛唐初期的声诗传唱与词体发生的关系等。

初唐诗坛,主要由宫廷内和宫廷外两大部分诗人构成,其中宫廷诗人和宫廷诗占据了主流的地位。宫廷之外的诗人,以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虽然诗人数量少,但对初唐诗风向盛唐诗风的转型,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宫廷诗人的诗史使命,重在对于初唐诗歌本身的建树,而廷外诗人,则成为了由初唐宫廷诗向盛唐山水边塞诗转型的重要奠基者。换言之,初唐诗的本质属性是宫廷诗,而四杰和陈子昂的线索,却属于下一个时代。

初唐诗坛,基本上是延续着梁陈宫体诗下来的。宫体诗和宫廷诗,是两个有所联系、同时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宫体诗的界说,众说纷纭,我们采纳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宫体诗就是宫廷的,或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它是个有历史性的名词,所以严格的讲,宫体诗又当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1可知,宫体诗是个特指,并且是与“艳情”密切相关的诗体概念。而宫廷诗以及由此生发而来的宫廷词,我们参用欧文先生的界说:“‘宫廷诗’这一术语,贴切地说明了诗歌的写作场合;我们这里运用这一术语松散地指一种时代风格,即公元五世纪后期,六世纪及七世纪宫廷成为中国诗歌活动中心的时代风格。”2简单说,宫廷诗、宫廷词,就是以宫廷为中心而写作出来的诗或词。换言之,这是一个松散的、广义的概念,以宫廷为中心而写作出来的诗、词,它们写作于宫廷,有着宫廷文化的氛围背景,体现了宫廷文化的风格,当然被视为宫廷诗、宫廷词。宫廷帝王、后妃、宫女、乐工、臣僚之作,当然是宫廷诗、宫廷词;而边将藩臣,所写的为帝王拜寿应酬之作,虽然难以断定写作于宫廷,由于其内容和风格,有着浓郁的宫廷文化气息,亦应视为宫廷诗,或者宫廷词。

关于初唐诗中宫廷诗占据主流地位的问题,根据余恕诚先生的统计:《全唐诗》中存有作品的初唐220多位作家,绝大部分是宫廷文臣、帝王、后妃。处在这个圈子之外的中下层文士,只有四杰和王绩、陈子昂、刘希夷等少数作家,仅占初唐诗人的十分之一左右。即便在这些人中,骆宾王亦曾为东台详正学士,陈子昂曾为麟台正字、右拾遗,杨炯曾为珠英学士。3这是初唐宫廷内外诗人的构成情况。

再从作品的构成情况来看,余恕诚先生也作出了量化分析,清编《全唐诗》自1卷至106卷,除去乐府诗和睿宗之后的帝王后妃之作、张九龄等属于盛唐诗人的作品之外,共存诗2444首。 “这些诗中,奉和、应制、郊庙乐章,具宫廷色彩的咏物诗、乐府诗、帝王后妃挽歌,以及寓值、从驾、早朝、宫廷景物、美人歌舞、皇帝大臣宴赏,朝士交游之作,约1523首,余下不属宫廷范围的诗,仅921首。”4这一量化分析,充分说明了初唐宫廷诗的重要地位,也说明了初唐诗歌的总体性质。

宫廷诗构成了初唐诗的主体,并不意味着抹煞宫廷之外诗人的诗歌史地位。以四杰、陈子昂为代表的诗人,更多地体现出对于宫廷诗的批判态度和对盛唐诗风的奠基意义。但四杰和陈子昂原本皆为宫廷之份子,其人生经历的脱离宫廷,带来了对宫廷文化的疏离意识,并进而带来了对宫廷文化的批判,从而成为盛唐之音的先声。盛唐诗歌承接初唐宫廷文化而来,分别从两个方向承接:盛唐诗歌承接四杰、陈子昂而来,显示了对于宫廷文化的批判和背离;盛唐曲词的发生,却承接初唐的宫廷文化顺向而来,从而造成了曲词的发生,先天地刻下了宫廷文化的印记胎痕——女性特征、香软华贵。一直到以后柳永代表的市井歌词(柳词亦可说是香软,但并非华贵,市井歌词在某些方面效法了宫廷风格,而又融合了市民情调)和苏东坡代表的士大夫词先后兴起,曲词的宫廷文化特质,才渐次消退。

1 闻一多著《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2 宇文所安著《初唐诗》,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5页。

3 余恕诚著《唐诗风貌》,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4 余恕诚著《唐诗风貌》,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