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定南:虎形围谱写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春天

时间的印记 作者:谢瑞山 著


定南:虎形围谱写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春天

定南车步虎形围于虎年春节在中央电视台作为向全国人民拜年的节目播出后轰动了全国,使前来参观考察的人络绎不绝,虎形围立刻成了世人聚焦的视点。近日,笔者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走进虎形围,对其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访。

虎形围位于定南县历市镇车步方屋排。虎形围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距今有220多年的历史,它是定南200多座客家围屋中最为独特和最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围屋。当我与几位广东省委党校的同志对其整个建筑文化探究后,发现虎形围在建筑艺术上其外形酷似一只勇猛威武的老虎;其建筑要素虎头、虎嘴、虎鼻、虎眼、虎身、虎爪、虎尾保存完整,形象逼真;其围屋的生活、军事等设施属典型的客家民居风格。我们站在虎形围前的大草坪上往前看,一只威风凛凛的猛虎扑面而来。正前方大门及其附属建筑是整个虎头,虎头中的大门是虎嘴,大门上方刻有“日灿庭辉”四字是虎鼻,两个圆形瞭望窗是虎眼,虎眼之上三层壁罩为虎额,最顶层瓦罩为虎发,围屋两侧正前端的炮楼是虎爪,三十三米长的屋身是虎身,后居正中一座炮楼是虎尾。仔细观察之后,整个虎形便跃然纸上,呈现在眼前。特别是其一扑(爪)、二咬(口)、三甩(尾)的猛虎三招,栩栩如生,呼之欲动,令人惊叹不已,虎形围由此得名。

斯人已去,精神犹存。在村文化活动室,陪同我们参观的方老伯向我们介绍说,使虎形围蜚声远播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这里是鲁迅笔下“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刘和珍的未婚夫——方其道先生的家乡。方其道于十九世纪末,出生于虎形围,自幼聪明,饱读诗书,后曾任教师、记者、报社经理及河南省政府秘书长、重庆卫戍司令部军法处长等职。在内战和抗战爆发后方其道积极参加反内战和抗战活动,倾力支持刘和珍等进步青年革命活动。在其与刘和珍长达六年的情侣生涯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当刘和珍在一九二六年“三·一八”事件中遇难后,方其道为她写下了痛断心肠的悼词:“生未同衾,死难同穴,劳燕惜分飞,六载订婚成一梦,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疆场共有约,白宫溅血泣黄泉。”而名震中华,流芳千古。方其道与刘和珍的红色爱情故事,正印证了中国著名文艺评论家缪俊杰先生一句诗话:“豫章郡域古扬州,楚尾吴头史册收。”方其道与刘和珍的动人爱情和革命精神为虎形围这座古老的围屋增添了不尽的故事和无限的荣光。

巍巍神仙岭,悠悠赣江水。坐落在神仙岭脚下的车步虎形围,在赣南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也是少有的。虎形围在方氏后人和当地政府的保护下正以新的姿态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目前,该县为了打造虎形围,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已出台了一系列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文化活动,把虎形围的发展推向了更高的平台。到目前为止,投入300多万元对虎形围修葺一新,结合新农村建设,投入140多万元对虎形围的道路、水沟及民房进行了改造和新建等工程,设立了图书阅览室、广播室、文体活动室,成立了理事会、文艺队、产业小组等各种文化生产活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和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表演活动,以及茭白、脐橙、油菜、生猪等种养文化技术培训活动。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新农村建设,让这里的群众切身感受到了虎形围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江西省文联主席陈世旭对虎形围题诗:“虎踞龙盘正蓄势,方塘流云一镜开”,恰是现在虎形围的真实写照。

如今,虎形围闻名内外,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客人前来观光考察。傍晚时分,穿村而过的小溪闪着粼粼的波光,随处可见的翠竹摇着婀娜的身姿,小路边的池塘飘着阵阵荷香,一群客家伢仔正在玩耍嬉闹,远处的灯光透着美丽的村庄。当我与广东的客人即将离开时,我突然想起了中国著名书画家张宝林先生《题虎形围》的一句诗:“百年一梦终圆满,八闽千楼共旭辉。”恰好表现了虎形围的历史与归宿,也是我们此行考察的意愿所在。此时,村广播室正在播放着《春天的故事》,愿虎形围魅力永在,虎威永存,春天常驻。

书于2010年3月15日

(载2010年第4期《文史大观》、2014年7月27日《定南通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