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是简单的6个字

温暖的麦穗 作者:张雁彬 著


不是简单的6个字

2004年1月21日

回家看看,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家的感觉未回时已感到了。再穷、再苦、再远,那也是自己生命发芽的地方。漂泊再长久,那也有根与土地的默契。春节晚9点10分乘263次列车,往内蒙古草原上那个有鹿的地方——包头,我的老家赶去。过年了,回家与父母、亲人团聚总是一件幸福的事。

上午11点10分263次列车驶进包头站。每人手里两个包,走过长长的月台,走到出站口,看到亚华与李轩等候在门口。儿子远远就喊上哥哥了。回家,与兄弟们玩儿,是儿子早已等不及的心愿。

熟悉的身影,熟悉的乡音,熟悉的做派,几年未见的包头、包头人啊。进门,岳父岳母早已把饭做好。吃了一碗黄豆芽、一碗豆角焖面。真是太香了。吃了饭,回我的父母家。家里收拾得还好,有了喜庆的气氛。前阳台上堆得满满的过节的用品。看到这一切,我放心了。母亲,看上去还胖了一些。漂泊在外的母亲,生下5个子女,熬到如今,总算过上了好的生活。一生的不易,换来老年的安康。妻子说,父亲的心态特好,乐观、平和、自然。要我像父亲学习。

男子啊,真该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现在想来,拿得起、放得下,不是简单的6个字啊。过了40岁,才体会到其中的深刻。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最难的。能拿得起,已是不易,但有时,放下比拿起更艰难、更沉重、更考验人。

我陪着父母。年过7旬的父亲,面色红润,精神很好。为了子女的成长,他耗费了他所具有的青春和力量。在那块10多亩多涝贫瘠的土地上,耕耘再耕耘,汗水和着泥土,日日、月月、年年,以少得可怜的收获,喂养着他的子女,喂养着他的希望。父亲尽其所能,供养着孩子们上学。虽然大都上了中学,但都未成才,只是比父辈们多了一些识字、认路的知识。孩子们渐长,父亲逐渐地老了,发白、牙掉,宽阔的身体也瘦小下去。扛200斤麻袋的肩头,再也抱不起装满粮食的庞然大物。病,也来了。2002年父亲的手、脚、身上到处都是看了让人害怕的皮肤病。作为儿子,看了心疼。一年多时间,我和妻子,每隔一月,就要早早地到回民区李治的诊所排队、挂号。早晨5点多一直等到7点。挂好号,再陪老父看病取药。每次,父亲总是住上一两天,然后就提着一大包中草药回去了。一年多过去了,病基本好了,给我以些许的安慰。

孩子们一个一个飞走了,只留下守着空巢的父母。热热闹闹的家,变成了冷清的土屋。人生一轮回,阅尽世间事。自从接父母到城里居住,我的心,才算真的踏实下来。儿女啊,都有赡养父母的责任。我和妻子正在尽我们的孝心。看到父母、弟弟妹妹们过得好,我们心里也感到幸福。只是妻子付出的太多了,该多为妻子和儿子想想了。老人们只要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生活,就是福了。

人到40岁,该明白好多人间的事与理。晚上11点到12点多,我和妻子、儿子一会儿在岳父家,一会儿在我父母家。响炮,转旺火。炭火照得人亮亮的,暖暖的,红红的。虽然天气很冷,看着花炮在天上炸响,看着红灯笼,看着红春联,看着红旺火,吉祥、喜庆向我袭来。我就找到了过年的味儿,心里流过人生的丝丝温暖。

年三十在父母家休息,我们一家三口挤一张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