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英姿依然在

青春的榜样 作者:王玉祥


那英姿依然在

盐田外国语学校初三(7)班 徐天翔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题记

年幼时,在父母的指导教育下,我对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中华千古,风流人物岂止千百?先秦哲人的理想抱负、建安文士的高尚气节、唐宋骚客的笔墨江山,无不在我心间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其中尤以一人,更是令我陶醉难已。他便是周瑜。

宋代文豪苏轼曾以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述说他:“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雄姿何以?莫如随义兄孙策,凭玉玺借甲兵三千,少年才郎夺江东六郡,奠近百年孙吴基业,忆一夜乌鹊朝南起,曹师南下赤壁滩,他力主抗战,不畏强寇,火焚敌船千百。越年又起荆楚,英姿转于鄂皖。至死亦丹心为国,力荐鲁肃。

护国正义之心已属难求,儒将翩然而决胜千里之外的风度,更是令人敬仰,但若仅此而已,又如何使人醉心于斯?

在汉末八方扰攘之际,披甲卸衣冠,但为息国殇之人良多,而周瑜除此之外,更精通音律,开魏晋名士之琴风,世人称“曲有误,周郎顾”。素衣一袭,漫步江南落英间,又与绕梁琴音为伴,君子之态,勿言今人,便是千古风流名士之所向往也不过如此吧?

除此之外,正史中所记周公瑾性情豁达大度,不拘小节,不纠人过而不放。孙家名将程普多次有意冒犯周瑜,但公瑾都一笑了之,毫不计较,以至程普都为其折服,言道:“与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正是周瑜这份爱国之精神、风雅之生活以及宽容之气度折服了我,令我如程普般醉心于此英姿。但是,这份英姿却为天所妒,三十余年潇洒之后,周瑜便逝世了。短命,人所憾。

赤壁已无周郎英姿,唯吾心中犹存。那英姿依然在,在世人之心中……

心中一恸,不禁赋曰:

风起云扬,江水若奔。白浪袭岸,蒹葭欹斜。问世间,英才几何?莫如三国公瑾。年少甲兵千百,乾坤胸中早定。江东六郡,无不闻风丧胆;皖北皖南,莫敢共争高下。曲误而顾,风度怡雅,堪比魏晋名士;百骑引枪,千柯带矢,无愧乱世英雄。忆是夜乌鹊朝南,曹师南下赤壁滩。守土为国力主战,反击强寇护社稷。孙吴八十年根基定,二分天下策昭将才。围襄樊,诱曹仁,赚曹纯,退虎豹。一生功垂史,但憾岁月少。天妒才郎,卅六春秋,斯人已逝,醇醪无味。忆昔时公瑾,指弹琴弦,素衫蝉冠,笑议兵交,胜负心自定。终作白骨,螣蛇土灰,问烈士少年,壮志何已?才堪王佐,主称霸王,日月华难掩其光色,世人念此鲜无泪。

公元二○一七年四月中,丁酉年春杂作,念公瑾英姿再无,谨以此怀公瑾。

(指导老师:李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