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刷巴塞尔

生活在深圳 作者:尹维颖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刷巴塞尔

香港维多利亚海边,午后温柔的暖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洒在咖啡店里形形色色的人身上,这一刻有默片之感,时间顿时按了暂停键。这是我从会场一楼上三楼扶手电梯上拍的一幕。

为什么整个朋友圈都在刷巴塞尔?全世界的人都去现场了吗?那些逛巴塞尔的人,到底在看什么?

从2016年开始,我每年必去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打卡,2019年是第四次!我一个人逛,也访问了与我同行的泡展的人,这一切,共同构成了我的巴塞尔时光记忆。

它带给我的滋养,比我想象中更丰厚

四年来,对我个人而言,是一种开脑洞、开眼界、会朋友的过程,是亲测艺术大家真迹的绝佳机会,是看了原作后有浓烈欲望要找传记、书信等相关书籍深度学习的过程,是让自己保持热情、探索兴趣边界的过程,是兴致勃勃地看那些拥有岁月沉淀之美的女士的过程,是一个如放假般的心境抽离日常的过程……是的,这一切让人如此兴奋。

我喜欢独自一人,穿着平跟鞋,在场馆内闲闲散散地、随意地看。依然先被画吸引,再看作者是谁,跟着直觉走。不了解的画家,会拍下标签,回来后会花很长时间读书。走着走着,不断偶遇好友或者明星,禁不住要合影。走累了,吃一份牛肉面,喝一杯咖啡,补足能量,然后继续踏进汹涌的人群与艺术的海洋里。被色彩与画面不断撞击,各种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消化不透,但依然乐此不疲想要多看一点,这是巴塞尔的魔力之一。

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艺术品中找到和自己的生命产生连接、发生化学反应的那个点,值得多驻足一会儿,不见得要知道到底是谁画的,哪个年代,价格如何,记住那个画面就好了。你知道自己被治愈、被抚慰,心灵被瞬间触碰到,就够了。

于我而言,无处不在的赵无极、朱德庸、莫兰迪、毕加索,就如同视觉轰炸般,疲劳感顿生。反而看到夏加尔、席勒、巴尔蒂斯、常玉、藤田嗣治会觉得被安慰了,要久久地看。甚至要坐下来与画廊总监聊一聊,比如席勒的那幅作品为什么高达500万美金,比如45幅如个展般的作品分别从哪里汇聚而来,比如男人和女人谁更喜欢这些作品,等等。

喜欢艺术并不比喜欢美食、旅游、下围棋高级多少,你确定自己可以专注地沉浸其中,放逐自我,能安静地自处,如鱼在水中,已然足够了。这种爱好,与其他爱好在这个维度上并无区别。我们终究是要遵从内心,寻找取悦自己的一切,不是吗?

时间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溜走了,幸好这些像书页一样的记录,把过往的记忆从时光中打捞出来,串起来,就是一个小小的艺术实验。我从艺术的爱好者,慢慢成为艺术生态链中的一分子,它带给我的滋养,比我想象中更丰厚。

我们为什么要逛Art Basel

巴塞尔于我而言,是一个流动的盛宴。

以会展中心为辐射原点,各大博物馆与画廊联手,把全世界最好的当代艺术品呈现在香港,让整个港岛,在这一段时间,成为立体的扩大化的巴塞尔。它是有情感温度的,不同领域的人,因为热爱艺术的心,天涯共此时地聚在这里。何其有幸,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看到这么多艺术品。

我们为什么要逛Art Basel?我的体验是,每个人都难免不自知地活在自我的小世界里,思维和视觉经验都难免有各自的局限性。而在巴塞尔,却可以让我们的视野与脑洞完完全全地打开。先是目光被吸引,视觉经验被颠覆,之后,我们会随着艺术家的作品,换一个看待世界、思考生活、向生命提问的角度,这是有意义的事。

在这么多的艺术品面前,我常常心虚地觉得,知识储备和积累完全不够!这让我变得更为谦卑,而同时,这种心虚,也让我有了一种在全新领域如饥似渴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喜欢这种因为好奇而要不断探索提升的过程,这种持续学习,让我找到另一种看世界、人生并与自我相处的方法。

以放松随心的姿态,如海绵对水的渴望,脚步跟着眼睛,遇到喜欢的作品会情不自禁地停留很久,慢慢看色彩、笔触、细节、构图、整体的气氛,感受这一切与自己在那一刻产生的微妙的能量流动。

很少刻意追画廊、看作品价格或者看艺术家的名气大小,完全让眼睛自己做主,碰到来电的作品,再刻意研究艺术家的人生与绘画经历,这是我的私体验。

不觉得要在看得懂看不懂这个问题上纠结,眼睛的确会告诉你感觉。每个人对生命的体验,对世界的思考,都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小说、舞蹈、音乐、话剧,等等,不一定要用明确的文字,不一定要明明白白地话你知。

无声的也是一种有能量的表达,色彩、线条、光影、雕塑都是一种或静止或流动的语言,你总是会找到一个维度,穿越不同的时空,体验艺术家所度过的时光,感受到其感动、悲伤、愤怒、喜悦……人性中的这些情绪,一定是共通的。

在感知艺术之美这条路上,我们都是同行者。

中环码头的微风轻轻吹来,一年又一年,我都会在这里打卡,如潜入深海中自由悠游的鱼,这是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和宠爱自己的一种。

当我们谈巴塞尔时,我们谈些什么

这么多手机齐刷刷地举起来,发生了什么事?

1分钟之后,全球万人迷贝克汉姆就迎面而来,我也举起了手机……于是,这连拍的两张照片被我在16:47发了朋友圈之后,就炸了,刷屏不止。

那一刻,小贝脸上的微笑、眼角的皱纹、皮肤上泛着的光、强大的气场、周边的欢呼声、空气里的涟漪,都静止了。

这是2017年2月24日的下午,巴塞尔艺术展上的一幕。一个人逛展感觉棒极了,彻底沉浸在艺术中,一个又一个惊喜的发现,迷人的瞬间,独自打开一扇又一扇的门,进入不同时空的艺术家的世界里,通过作品,感知远去的时代、风情、人以及思想。

见到好多打扮美美的姑娘,也见到许多经过岁月沉淀的气质美女。看作品,是穿越不同时空看彼时的风景,需要经历时间通道。而看人,却是在热气腾腾的当下,是最特别的风景。在巴塞尔近距离偶遇了贝克汉姆,遇到了邓文迪小姐,据说卷福和陈慧琳都来过。

毛姆在《人生的枷锁》中说:“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使我们的生活值得苟且,这就是爱情和艺术。”

总有人说你逛艺术展是附庸风雅,但是,与艺术品待在一起的快乐,不足为外人道。看似无用的艺术,会让你在琐碎的日常中抬起头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感受到不一样的生命,体悟出不一样的人生,在心灵深处构建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芳草地。艺术让你与世俗保持适当的距离,为你提供无形的、润物细无声的养分,让你的气质里沉淀出无可替代的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