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书中篇名所言,阅读本书中的文章犹如“赶赴美味的约会”。作者以散文为容器,为读者提供了一桌美味可口的饭菜:或清蒸,或红烧,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或小酌,或狂饮,妙在醉与不醉间;或特立独行,或呼朋唤友,都是真性情的展现。作者用调侃而智慧的语言,信手拈来,把读者带到饮食文化的云里雾里:钩沉食海,展现食技,回味食趣,抨击食弊,“饮食”二字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自字词间涸散、蒸腾。作者也正像一位求变的厨师,把散文做出了新花样,让读者尝到了蒸炒煎炸之外的另类味道。本书前言《写食主义》大家谈《南方周末》每期必有的“写食主义”深得我心。——Jerry(网络作家)三年前看《南方周末》时先找鄢烈山先生的“纵横谈”;现在则是沈宏非先生的小题大做的“写食主义”。——李一栗(网络作家)中国的写食主义者中,当得起第一的非曹雪芹莫属。当代写食主义者,苏州出了一个陆文夫,广州出了一个沈宏非。——秦巴子(作家)兴高采烈地写着“写食主义”的老沈!——黄爱东西(作家)一本极有趣的书。“箸下乾坤”被作者一支生花妙笔,写得意趣横出,汁水淋漓,也真给读者好一顿“馋”!——金平(编辑家)沈宏非以《南方周末》上的“写食主义”出名,这次为我们开设的“吃吃喝喝”专栏,让我们再一次享受他对“吃喝”那深入骨髓的领悟。——《南方都市报·专栏》虹影与沈宏非均出生于饥饿年代。虹影冷静回忆过去写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沈宏非热烈颂扬今日丰美的食物出版散文名作《写食主义》——这是出生于饥饿年代的他,“写给美食的情书”。《写食主义》唤起我们对食物的感恩,启迪我们身心健康地走向二十一世纪。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写食主义》欣赏吃馒头的乐趣在于,一口咬将下去,满嘴皆为饱满和安全的感觉所充盈;而包子之乐,则在于破皮而入之际所产生的那种囊中探物之快感,外带点探索精神。……作家陶杰先生说,男人的择偶标准,不外“馒头”和“包子”两派:“馒头派”娶妻求贤淑,不求才气,如馒头之朴实不华,已合糟糠之选;“包子派”娶妻要讲一点精神沟通,女人胸有点墨,学养三分,如包子有馅,别具洞天,有金玉之美。——《馒头与包子的战争》《时代》杂志有这样的评价:甘地和毛泽东发动的革命改变了亚洲的白天,日本人井上大辅发明的卡拉OK则改变了亚洲的夜晚。我个人认为,设若一个亚洲人在唱过卡拉OK之后感到有些饥饿,却又急着回家或者懒得出门,那么,方便面就有机会进一步改变卡拉OK结束后的那些更深的深夜。——《方便,但是煞有介事》不同阶段的恋爱,在餐桌上各有境界。萌芽状态,往往主动地频设饭局,呼朋唤友。于灯红酒绿、杯觞交错之间,借点酒意,说些疯话。只有自家的心里明白,在座者皆无关人等,除了意中人一。置身于这种场面,无论有多么渴望与对方接近,当事者切忌毗邻而坐,宜对面,正斜均可,把佯醉的目光,沾染了酒菜的气味,越过红烧,越过清蒸,越过千山万水,于杯盘狼藉的上空盘旋再三,不经意地寻找着着陆的地点。“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即饭局上的这种小情愫是也。——《爱在餐桌的日子》王军霞跑得快,偏偏倒是吃了马俊仁炖的甲鱼,而不是兔子。滋补是一种很玄的东西,至于野生的是否就比驯养的滋补,并无充足的科学根据,主要以经验相?惺敝皇俏淖钟蜗罚中诠┣岩采颇苤箍然档那榭鱿拢迨蚰甑娜死嘌毖锸罚匀换共蛔闼捣桓觥白滩埂钡拿孕耪叻牌晕淳毖锏拇瓜选T谀持殖潭壬希本┲芸诘耆艘惶斓囊常热嗣翊蠡崽玫墓绺苁顾某凵裢涸绲悖且恢徽嬲囊吧郊Γ坏搅酥形纾戳艘欢俳3莼⒋蠡岵停蛔钇说氖牵瓜狈郑庑┍怀杌档模踔亮范伎床簧希岩煌防桥瓷湛尽?——《个别的肉》进得厨房,别开灯,轻轻揭开冰箱,就会见到有橙色的光温馨地溢出,而在白天,这光是被忽视的。于是有了光,于是有了炒冷饭,有了热面汤。此时此刻,可以真真切切地听到厨房里一切细小的声音,例如,蛋清是怎样裹着蛋黄从蛋壳里汩汩然涌出。最后,随着微波炉那“叮”的一声,“夜炊一幽事”的美学境界,已怦然而至。——《把夜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