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吃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我国自古以来流传有三句很经典的话:一是“食、色、性也”,二是“民以食为天”,三是“衣食足而知荣辱”。不仅道出了吃的重要意义,而且说出了吃是人的第一需要。衣食住行的四件大事之中,“民以食为天”是基本国策,它既涉及人的本性,又关乎着国家的安危,是一切大事中的大事。名家品吃,广用博闻,能上能下,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稀奇古怪,不惧其异;讲究排场,不失其志;以吃会友,意不在吃,不吃亦友;庶几可以言吃,吃之为吃之,不吃为不吃,是吃也。中国之大,吃的习俗和风格各异。山西人能吃醋,几个山西人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几羹。江苏人喜甜菜,据说无锡人炒鳝糊放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糖。四川人喜吃辣椒,什么朝天椒、野山椒,都不在话下。小面馆的墙壁上黑漆大书三个字:麻辣烫。吃法不同,习惯不一,你很难判断哪一个地方更优。在名家眼里,家乡的食物最好。家乡菜好似历代祖先在那蜂窠里酿的蜜,又将它传之后代。那些家乡风味菜,外地人品尝时,并不觉得是“天下第一楼”,但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名家对故乡的食物寄予了深情厚意。比如,叶圣陶说,“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在名家眼里,吃不局限于山珍海味,即使是腐乳、窝头、小米粥......最不值钱的东西也会成为最美之味。王蒙说,“大米粥传递着一种伤感的温馨,一种童年的回忆,一种对于人类的大鱼大肉大虾大蛋糕大曲老窖都有令人起腻、令人吃勿消的时候,然而大米粥经得起考验而永存”。在名家眼里,用人人可得的材料,调出人人喜欢的食物,以甜、酸、苦、辣、咸五味去满足人们的生理欲望,这工作,不只是重要的,简直可以说是神圣的。名家不仅仅品尝别人的菜肴,还经常自己做菜,他们以一种自由的心态,带着一种新鲜感,怀着一种创造欲,去进行一种艺术创作。他们做菜,升华到一种情趣,一个文化课题,一种创造生活的过程,把自己对艺术的种种真知灼见,融入菜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