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在历史上先后有山戎、东胡、匈奴、丁零、鲜卑、乌桓、柔然、突厥、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游牧民族在这里生息,诸民族几经更替,兴衰发展,创造的游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的中原地区、南方地区,而且远至朝鲜半岛、日本群岛、西伯利亚、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与此同时,这些地区的文化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相互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核心所在。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行为,以食为准则,有谚曰“民以食为天”,正说明了饮食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性。食物作为人类生存的第一条件,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同样起着很大的作用。饮食文化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涉及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领域,从其内涵可以了解到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本书应用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北方游牧民族食生产和食生活以及相关的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是饮食文化领域专题研究的一个成果。在方法上,应用了最基础的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方法,结合历史文献分析法、跨学科综合分析法,突出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方法。当然,还应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学的理论,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作综合的研究。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主要反映在生计方式、饮食结构、饮食器形、社会功能、艺术表现、饮食阶层、饮食交流、饮食卫生、饮食保健、饮食理论等方面,因最初就形成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文化内涵,所以其文化特征具有很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饮食文化虽然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研究的对象,但也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重点。创建饮食人类学或饮食民族学学科,作为人类学或民族学的分支,更能系统地研究一个民族或群体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饮食文化及相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