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近思录(吕氏家塾读本) …
02女娲的神话与信仰
03章太炎谈教育与求学
04章太炎研究(第二辑)
05曾子学刊(第六辑)
06帛书道德经甄辨(上)
07中华道学和诸子百家
08墨家逻辑思想研究
09章太炎国学讲演集
10章太炎论人物
陈莹 著
《论语》翻译研究不乏哲学、文学、历史、语言学等研究视角,然而,仍然较少研…
可购
张岂之 著
书收录26篇文章,分中华文化的渊源与特色、张载及其理学思想、《宋明理学史》…
郭萍执行主编 著,杨永明,郭萍执行 编
《当代儒学(8辑)》是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主办的儒家思想理论辑刊,每年出版…
邓联合 著
本文是在明末清初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生态阐述遗民士…
康廷山 著
清代是荀学复活并逐渐走向兴盛的时代,清代的荀学研究也是荀学史上最为重要的…
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 著
本书本书以明清时期逻辑学与自然科学的东渐为主题,将诸学者对逻辑学和自然科…
陈常燊 著
人生意义何在?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当代视域中重新焕发异彩。本书考察了回答…
中华书局经典教育研究中心 编,钱逊 注
为更好地挖掘与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彰显并传承其精神及魅…
中华书局经典教育研究中心 编,李朝阳 注
王伟光 编
《中华思想通史绪论(套装上下册)/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材》是整…
高旭 著
本书以“道治”为根本视野,着眼汉代黄老“内圣外王之道”,对中国道家思想目…
王路 著
分析哲学是20世纪非常主要的哲学思潮,它使逻辑分析成为哲学的基本方法,使语…
尚秉和 著,张善文 校
《尚秉和易学全书》是尚秉和先生五种著作的统称,全书共收《周易古筮考》十卷…
王中江,李存山 编
《中国儒学》由中华孔子学会主办,承什刹海书院协助,立足于学会,面向海内外…
[东汉] 王符 著
《潜夫论》,东汉文学家、思想家王符撰。其对东汉后期政治社会提出广泛尖锐的…
孙险峰 著
本书是讨论北魏时期人们时空观念的著作,共分为七章,包括鲜卑民族的时空观念…
[明] 吕坤 著
《呻吟语》,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撰。吕坤自序云:“呻吟,病声也。呻吟语…
于洪波,王康宁 著
《老子》一书,分为“道经”和“德经”。《老子》之“德”的根本特征是“自然…
赵军,左玉波,张凤春 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的。在中华…
丁耘 著
本书之所以名为“儒家与启蒙”,实有志于探究晚清以来互为表里的古今中西问题…
孙涤 著
易学是中国古代对易经义理进行阐释的学问,围绕卦象、排序、变化等问题,易学…
孔祥瑞 译
从汉代郑玄为《论语》做注开始直到当代,《论语》的注本层出不穷,其中朱熹的…
苗彦恺 著
《贺瑞麟思想研究》主要探讨了晚清关中大儒贺瑞麟的思想及经世致用的社会践行…
涂可国 著
《国际儒学论丛》是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中心主办的以儒学研究为主旨的学术…
周山 著
《周易》六十四卦,本教程以六十四卦为六十四章,象、辞结合,阐释义理。 《…
梁启超 著,俞国林 校
《清代学术概论》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重…
张学智
本书分四个板块,对儒学的精神与演进的某些侧面进行探索。包括儒学发展的历史…
南怀瑾 著
《南怀瑾精选集》(全15卷)收录了南怀瑾先生讲述传统文化儒佛道经典的代表作…
安乐哲 著
这本书是海外汉学的一本名著,此次重新修改译文后再版。 本书通过全面系统的…
注 著,李似珍,金玉博 译
《化书》和《无能子》是中国道教思想史上有着独特地位的两部哲学著作。《化书…
徐国明 著
本书主要内括:《小学》的重要性与研究概况、“小学”正名、《小学》成书过程…
刘星,高新满 著
《中国哲学原著导读选编》一书为同名课程等配套教材,主要对孔子的《论语》、…
赵国栋
暂缺简介...
张韶宇,张沛 等 著
本书主要内括:明季理学的盛衰和转向、明代**的崛起与弘大、三教合流的时代思…
刘小枫 著
《儒教与民族国家》是有名学者刘小枫的论文集,包括《纬书与左派儒教士》《儒…
马兰兰
本书回顾儒家道德内涵及价值局限,明辨儒家道德初衷的价值关怀,反思儒家道德…
于建福,于述胜,国际儒学联合会 编
《国际儒学研究(第27辑)》是一部由国际儒学联合会编写,收录滕文生、张践、…
[唐] 徐道符辑 著
《四库存目三式汇刊》收录《武备志》93卷所载典籍,分占和度两部分,载气象、…
卢艳兰 著
《中国与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王小明 著
纬学是东汉时期的显学,《春秋》纬作为除《易》纬外保存佚文数量非常多的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