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见中国》以时间为轴,从器具、礼仪、美食等不同侧面去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筷子传奇”篇讲述筷子这一具中国文化象征意义的标志性食器的起源、名称、外形、文化内涵、用筷礼仪,以及与筷子相关的故事。“进食有礼”篇聚焦于古代中国人的宴饮场景,力求探寻中华礼仪的源头——食礼,以及围绕食礼绵延发展出的礼仪中那些充满仪式感和美感的道德法则、行为规范。“肉香倾城”篇肉香四溢,故事中鸡、鸭、鱼肉俱全,蒸、煮、烹、炸、炒齐有,珍馐美味在笔墨间穿越,让人忍不住垂涎欲滴。在饮食史上,将植物种子从“粒食”加工制作成各种“面食”是闪现着智慧之光的烹饪技术变革,“面食流芳”篇围绕各式各样的面食,讲述面条、馒头、包子、饺子、馄饨等的逸闻趣事。 作者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常年旅居海外,从事文化交流工作,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凭借多年的跨文化经历和深厚的国学功底,作者出入于奥义哲学与柴米油盐之间,把中华饮食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最终渲染出一个“舌尖上的文化中国”: 这里有讲究等级制度的“诈马宴”,也有展示积极审美观和乐观人生态度的“戴花饮酒”,推杯换盏酒席间叠加花影摇曳、花香馥郁,戴花宴饮就是宋人的新风尚。这里有寄托友情的“鸡黍之约”,也有武夷山雪夜访友的美食奇遇,“拨霞供”露出神秘面纱,后世的“涮火锅”从此下山。这里有筷子身长七寸六分的人性密码,也有孔夫子传道授业之余留下的“美食箴言”,君子德行,其道中庸,节制合礼,自饮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