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新闻

汉学与当代中国:传承传统文化不是简单模仿古代

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关键是我们怎么样能够把它变成社会的实际,变成我们年轻一代所能够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2017-07-25

澎湃新闻

中文小说翻译成外文时遭遇改动,作家该不该插手

中国作家的小说在翻译成外文时常会被译者和出版商要求改译成西方读者容易接受的文本,如言小说的英文版译者葛浩文就会对莫言原文进行不小的改动,甚至删节,但这样的改动也确实更能…

2017-07-25

澎湃新闻

朱天心:文学萧条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写作

革命也不需要文学来吹号,好听怡人的故事也再不由文学来讲,甚至人们已经普遍不从文学里寻求生命的谏言,不再寄情感、心智于文学作品之中。文学早已经不是人的生活基本事实了。

2017-07-25

文化有腔调

高考40年之际的反思:如何在夹缝中寻找改革出路

整个东亚的儒家文化圈实际上都是这样的影响。中国有着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制度,对考试及考试结果的追求已经内化到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去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017-07-25

知识分子

“梦想起航:两岸青年网络文学大赛”投稿倒计时

两岸青年网络文学大赛采取“网生代评网生代”的方式,初评评委全部是在互联网阅读和写作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两岸年轻网络文学爱好者,旨在以青年一代的视角更好地发掘投稿作品的创新性…

2017-07-25

腾讯文化

《地下铁道》作者怀特黑德:美国黑暗的一面从未远离

怀特黑德说,“美国黑暗的一面从未远离,它只是静静地潜伏在角落。一旦有野心家企图借用它的力量煽动仇恨、分裂人群,它就会随时卷土重来。”

2017-07-24

澎湃新闻

朱天心对话梁文道:过去的“文学盛世”是一场误会

80年代的中国人都比今天更加专注,更加认真?我觉得不一定。只是当时的机缘巧合,大部分人没有书看的话,也没有什么别的事好做。

2017-07-24

文化有腔调

《地下铁道》作者怀特黑德:美国黑暗的一面从未远离

怀特黑德说,“美国黑暗的一面从未远离,它只是静静地潜伏在角落。一旦有野心家企图借用它的力量煽动仇恨、分裂人群,它就会随时卷土重来。”

2017-07-23

澎湃新闻

62岁刘晓庆谈人生起伏:能救自己的是才华和努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顺下去,也不会永远倒霉下去。顺的时候,容易迷失。倒霉的时候,容易放弃。如可破解?才华和努力,是秘诀。

2017-07-23

钟二毛

吴清友病逝,龙应台对他感佩、尊敬和心疼

龙应台:我感佩他对台湾的付出,尊敬他对华人世界的贡献,但是更心疼他白了头发的辛酸……

2017-07-19

岳永逸:民俗学是一门关于土地和百姓生活的学问

对我而言,庙会实际上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地区生活文化的集中呈现。透过庙会,能看得出大多数中国人对生命的理解。”岳永逸说。

2017-07-19

文汇报

纪念居伊德波的最佳方式,是对日常生活的理性关怀

德波最终选择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激进且彻底的批判信念从未动摇过,他留下遗愿,拒绝自己的电影以任何方式公开发行、放映,以避免自己的艺术品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2017-07-19

澎湃新闻

台湾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因病去世,享年67岁

诚品书店创办人、董事长吴清友于今晚(18日)逝世,享年67岁。

2017-07-19

“最后一课”:大学精神为主题,故事与寄语成主流

今年的毕业演讲,校长习惯引用优秀校友案例,以校友精神联系学校办学精神。越来越多的校长不再强调如何做实验、做学术、做成绩,而是更加强调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2017-07-19

北京日报

纽约地铁书单:纽约客都在读什么?

(当你在地铁上阅读时)没人会打扰你,你可以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注意到地铁上)读吸血鬼故事的人没那么多了,现在大家读的更多的是描写现实生活的小说。

2017-07-18

中国日报网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