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不想动脑思考,最保险的办法就是空闲就拿起一本书。这就解释了何以博学多识常使很多人变得比原来更加愚蠢麻木。正如蒲柏所说,他们始终是:不停地阅读别人,却从来不会被…
2016-09-29
楚尘文化关于《周易》书名的争论很多。比如“周”是什么意思,就有多种说法。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大家讨论说这个“周”字应该是周代的意思。可这个“易”字就麻烦了,争论颇多
2016-09-29
解放日报人人都应当阅读经典。但是在不同的年龄段,经典的含义肯定不一样。秦春华老师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出发,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公认四大名著是经典,但是这个经典真的就适合孩子吗…
2016-09-28
中国青年报在全部研究中,他的目标都是理解甚至完完全全进入自然的心灵,并有可能成为在自然与艺术之间的解释者。我们如今可能比他对自然的行为知道得多得多,但他明白自然的心灵,而我们却从…
2016-09-28
三联生活周刊当今,有一种观点,就是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
2016-09-18
本站过去几十年来一系列心理学研究揭示,当人在寂静的乡间独坐,被鸟语花香包围,大脑会变得沉着、敏锐、清晰,记性更好。因为此时此刻,大脑终于放松,不用再为源源不断的分神刺激而加…
2016-09-18
解放日报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
2016-09-17
中华网从本质上说,儒学是实践性的学问。一个人要称得上“儒者”,必须做到言与行相合无间。《论语》说:“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2016-09-17
南方人物周刊情爱文学的创作与研究,在当代中国长期缺失,恐怕与中国文以载道的传统创作理念、性爱文学不登大雅之堂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有关。而在日本,好色文化是有传统的,把色作为美来欣赏
2016-09-06
新快报可以预见,互联网的普及将使所有写作者都离不开网络;而网络文学的自由创作精神,必将成为主流文学形态。最终网络写作和传统写作的篱笆界限必将打破,直至合流
2016-09-06
羊城晚报由山西博物院和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共同呈现的“理想与光荣——古希腊古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