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文化

重拾那些消逝的中华文化典籍

国家领导人在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考察时,听取了学生们的发言,并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

2017-02-21

光明日报

飞扬的诗词 文化的乡愁

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造。三千多年来浩若烟海的歌谣诗词经史曲赋铭文典籍,保有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涵养了中华文化不尽不竭的精神源泉。

2017-02-18

光明日报

至今从未被超越的四篇演讲,发生在100年前

民国以来的这四篇演讲,现在读来仍具有非凡的意义。有人说这些演讲从未被超越,我以为并不为过。

2017-02-12

本站

人在职场如何读国学?

国学很高大上,也很亲切;它对你走入社会,提升素质很有帮助,但你也不要想得太多了,不要期望着有了这个就可以经天纬地,成龙成凤,古代读书人读的都是国学,也不见得个个成才成器…

2017-02-12

广州日报

诗词之于我们,正如莎翁之于西方学生

但每当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会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仲夏夜之梦》中的“真爱无坦途”,或者脱口而出《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就如同我们脱口而出的诗句或成语。…

2017-02-12

文学报

读古诗,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

初学先诵白居易诗,取其明白易晓,味淡而永。再诵陆游诗,志高词壮,且多越事。再诵苏诗,笔力雄健,词足达意。再诵李白诗,思致肖逸。如杜之艰深,韩之奇崛,不能学亦不必学也。示…

2017-02-12

钱江晚报

商务印书馆120周年:中国现代文化从这里开始

于殿利总结,商务印书馆在近代中国,“培育造就了一代代后来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脊梁,一代代用现代文化和科学支撑的现代新人。”

2017-02-12

澎湃新闻

乡愁:中国人的故乡是母亲,西方人的故乡是恋人

对比中外的“故乡”,我们还会发现,在中国作者的笔下,故乡常常是以“母亲”姿态出现,之于西方作者,又多是较为“平等”的“恋人”形象出现。

2017-02-06

澎湃新闻

学生还愿意捧起《红楼梦》吗

高考新变化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许多人发现语文高考将更看重对文学名著内容的阅读理解,希望语文课能更好地敦促学生接触经典著作,通过润物无声的文学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

2017-02-05

人民网

2016年中国网文新趋向:“二次元”展开“新纪元”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网络文学全世界“风景独好”的文化奇观背后,是中国在印刷文明时代类型文学生产机制的缺失和网络时代影视、ACG文化生产机制的落后。

2017-01-28

澎湃新闻

冷观自媒体出书热:“鸡汤”喝多影响消化吸收经典

如今,出版社以其拥有的出版资源,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出版此类内容,带来的恐怕会是图书出版品质的下降,进而诱导更多读者的阅读品质随之亦走“下坡路”。

2017-01-21

检察日报

庄子的表达焦虑

如何有效地传达思想,何种言说方式有利于接受,就成为庄子从事表达之前必须自觉思考,或者在表达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的先在问题。

2017-01-21

光明日报

短篇和长篇小说所需的,是截然不同的创作才能

在今天理解短篇小说,并不取决于小说里故事的完成度。比如仅凭两部短篇小说集就跻身一流短篇小说家之列的女作家克莱尔吉根。一个短篇小说里面故事可以不完整,只要表达的东西完整的…

2017-01-19

澎湃新闻

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

汉字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几千年的发展中,汉字陆续远播于周边国家,对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的文字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汉字…

2017-01-19

光明日报

百年老号一得阁:从臭墨危局到墨香再起

“墨汁制从一得阁,书林谁不颂先河”,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这两句诗是对北京老字号“一得阁”的精准评价。“一得阁”的古法制墨技术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01-14

北京青年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