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担心小朋友被名著‘荼毒’,不如担心他们根本没兴趣吧。”文化工作者小木笑言,自己从小就很爱看书,但除了“红楼”和“三国”外,另两本名著都是看了开头便没再往下看。
2016-11-21
北京晚报与周作人的推崇倾慕截然相反,鲁迅对《颜氏家训》并无好感。他在1933年10月所写的《扑空》中对“颜氏的渡世法”多有讥评。
2016-11-21
澎湃新闻中医文化不是一个死的、僵化的系统,它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我们引进技术、引进方法、引进药物,包括我们引进了很多新的概念的建构,实际上都是不断在充实中医文化体系。
2016-11-21
解放日报当前印刷时代的读者们面对那些又贵、又少的珍稀书籍和藏书人吝啬的面孔时,当他们得到一本书的唯一方式就是把它抄下来时,这些书的内容肯定会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2016-11-21
新京报书评周刊1926年梁社乾英译的《阿Q正传》(TheTrueStoryofAhQ)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揭开了鲁迅小说英译的序幕,此后《呐喊》《彷徨》中的作品不断被翻译出来,有的还被多次翻译。
2016-11-15
中华读书报中国读书地图:西南文艺得要死,高深得莫测;西北三省帝王崇拜;东北三省独爱“皇妃”京津最爱鸡汤和养生;河南河北课外拼不过,拼课内。
2016-11-15
新周刊我的眼睛里只有书。它们不是商品,而是向我诉说的深情声音。 一些书窃窃私语,一些书大声疾呼。但我对它们说话的方式都格外留意,在你掀开封面、开始阅读之前,它们都沉静不语。
2016-11-15
做書但丁射箭的诗句,博尔赫斯的录音带,让我们感到伟大作家所具有的卓越的洞察力。人们总是喜欢强调想象对于文学的重要,其实洞察也是同样的重要,当想象飞翔的时候,是洞察在把握着它…
2016-11-07
本站“1986年诗歌大展”被海内外诗歌研究者视为中国诗歌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断代缩影。此后,一大批第三代诗人的中坚创作,开启了汉语新诗发展的新方向。
2016-11-07
南方都市报读者在选择这些作品时,选择的是一种情调和趣味,粉丝读者群是通过趣味“扎堆的”,通过阅读中的互动,共同探讨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获得不同层面的精神生活体验。
2016-11-07
光明日报每个甲骨文都是中华文化的语言符号,反映了一脉相承的风俗习惯、礼乐制度和思想智慧,对每个甲骨文的解读都可能获得一个生动故事的浸润,这无疑比死记硬背的方式强多了。
2016-10-30
澎湃新闻由山西博物院和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共同呈现的“理想与光荣——古希腊古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