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宗教信仰与文学创作(2)

文学种籽 作者:(台)王鼎钧


  我想,作家都是"有神论",中国艺术家说"法自然",说"师造化",以为冥冥中有个最伟大的艺术家,他创造了天下地上能见能听能感的这一切,留下无数的榜样和有数的规矩。他是大创造,我们是小创造,我们从他那里多多少少拿一点,学一点,成就了自己。

  法自然,师造化,艺术家能学到什么呢。王方宇教授在一篇文章里说,可以学六样东西。大体上他的文章给我很大的启示,但是论具体细节我的体会和他的说法略有不同。我在这里写下来的意见,不能完全忠于他的学说。

  艺术家可以学到的,第一是"对照与均衡"。大自然的三山六水,长河落日,飞禽走兽,红男绿女,都是对照的,都寓有均衡在内,落实到艺术上,就是结构。文章的布局,书法的结构布白,建筑的造型,都有结构上的考虑,一幅画,不能在画布左半边画一群人,右边全是空白,那是一幅未完成的画。

  如果画布左边画一排士兵、右边画一个军官,可以是一幅完成的画,它仍然是均衡的。中国艺术强调均衡,把"对照"看做是到达均衡的过渡,"壁立千仞"和"海纳百川"是对照,也在感觉上形成均衡。男刚女柔,昼明夜暗,神善魔恶,都用求均衡的态度处理。因此,有人突然看见太偏重对照的现代艺术,觉得难以接受。

  第二个要学的是"变化和统一"。造物主在这方面作了充分的示范。单以动物而论,动物学家已把大自然在这方面的成绩作了通盘整理,成绩单上分门别类,既统一又变化的奇妙昭然。最明显的例子是人类,人有"共相",如圆颅方趾(中间竖着一根梁骨),即统一,人又有"殊相",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即变化。现在有电视,只要面对荧光幕,秀才不出门,阅尽天下人。人人脸上不过五官,看脸竟能分辨每一人。其他动植矿物,也莫不既是统一的,又是变化的。

  艺术家创作也是如此。他需要古典传统喂养,时代风尚烘托,个人风格形成标志,这是统一;他也要做到不和古人重复,不和同时代的人重复,也不和自己重复,这是变化。

  还有一层意思。我们听音乐,读长篇小说,尤其看戏剧电影,从头到尾它是不停地变化,等我们看尽洛阳花之后,又能得到一个统一的印象。一件作品的独体现象和它外在的群体现象,也可以说是统一的。

  第三个可以学到的是它的赓续性,也就是那生生不已绵绵不断的展开,通常文评家形容作品,常说"七宝楼台,拆开不成片段",又说"江河万里,挟泥沙以俱下",指的就是这不可中断、不可分割、不可制止的特性。

  赓续性在自然和人生里都存在,其实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人生也是自然。且不说人生代代无穷已,就是生老病死,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中间的界限都是人为的。佛家说得透彻:因果循环相生,流转无穷无尽。寒来暑往,西下夕阳东上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亦复如是。

  作品是艺术创作者经营的小宇宙,具体而微,纳须弥于芥子。在作品中,戏剧的动作,音乐的旋律,小说的叙述,都是生生不已,一如人生,绵绵不绝,一如自然。

  既然学到赓续,必须也学到韵律。声音延续不断,对声音的轻重快慢长短高低有妥善的安排,才是音乐。动作连续不断,对动作的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有妥善安排,才是舞蹈。文字,依其读音,东庚为重,支微为轻,窟故为抑,刚昌为扬。平声为长,去入为短。短句快,长句慢,指示词快,感叹词慢,而节奏存乎其间。

  欣赏所谓时间性的艺术,如音乐舞蹈,韵律节奏易觉易感。欣赏所谓空间性艺术,如绘画雕塑,对"节奏感"需要加意培养。大体上说,美术品的韵律节奏在线条的流动间,所谓气韵生动,所谓栩栩如生,都是对韵律节奏的笼统描述。

  可以说,八大艺术同出一源,他们同父,也许异母。他们流着共同的血液,高帝子孙尽龙准,彼此也就有相同的特征。那些特征,就是艺术家法自然师造化学到的:均衡,统一,变化,韵律,等等。

  所以张隆延教授说,艺术有个"总相"。总相一词,取自《华严经》,经上说六相圆融,法界体同。用这话来比喻来印证艺术经验,十分贴合。八大艺术可称为八相,八相圆融,本无异相。

  惟其如此,才有人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张丑)。才有人说,工笔画如楷书,写意画如草书(唐寅)。才有人说,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尽是飞动的线条,一如大草(宗白华)。

  这还只是书画同源。扩而大之,"建筑是流动的音乐",罗丹也是。音乐是流动的色彩线条,李贺也是。怀素的自叙帖也是一场舞蹈,王维的桃源行也是一部电影。"高潮"和"回荡"是戏剧的术语,也是文学的术语,更是一种自然现象。

  所以古人看白云,看鹅游水,看舞剑器,看名山大川,都能使自己的艺术创作进步。张隆延氏引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凡是有大成就的艺术家,都得到了这第一手的美。可以说,他们都是"奉天承运"。

  八大艺术不啻是八姊妹,八仙女,音乐是大姐(一切艺术皆以音乐为指归),诗是小妹。艺术人士得其一,必定认识其余,爱其一,必定欣赏其余,依张先生的说法,这是"通感"。所以文学家对音乐雕塑建筑等,至少也会似曾相识,跫然色喜,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这是天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