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LM曲线是凯恩斯后,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与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共同研究,如何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配合所得到的图形,这个曲线又被称作希克斯-汉森图形。后凯恩斯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针对这一曲线曾给予一定的评价,他指出:"希克斯-汉森图形不仅仅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起来,把收入决定论和货币论结合起来。此外,它还提供了一个关于M的流通速度的肯定而普遍适用的理论,从而有助于把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综合起来。因此,货币主义者的再度革命的问题变成为关于LM和IS的形状的问题。"在这段评价的脚注中,萨缪尔森又特别刻意地补充到:"希克斯-汉森图形并不能简洁地描绘凯恩斯后的宏观经济学的全貌。该图形未能真正显示出庇古效应。"紧接着,他举了一大段例子加以说明。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萨缪尔森对这一曲线出现之后,在经济界所处于的权威地位和影响,有一种难于言状的看法。
抛开派别之争及门户之见,很少有人从根本上怀疑IS-LM曲线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几乎所有教科书都要花费相当的篇幅去论证或说明该曲线的正确意义,有的不惜从三个象限或四个象限上去分解合成,加上一大堆假设、推理、公式的迭加及演义。却很少有人问一问,L究竟是哪一个英语名词的缩写?为什么是LM而不是SM或DM?IS及LM两条曲线在利率r和国民收入Y这两个坐标系中,具有什么实际含义?怎么样去证明它们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利率r与财政政策有什么必然关系等等。
英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的《现代经济学词典》中对于IS-LM曲线做了如下的解释:IS-LM曲线图,即投资储蓄--流动偏好货币数量曲线图。该图用以详细说明利率均衡值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同时确定是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状况导致的结果:希克斯和汉森把国民经济的实物部分与货币部分加以综合,以揭示宏观经济均衡状态如何确定(见下图)。
IS曲线是详细说明利率(r)和国民收入水平(Y)组合的曲线图。这种组合保证了商品市场均衡的实现。在此曲线的所有点上,如果是在封闭经济的情况下,总撤出(withdrawals)量,即储蓄和税收的总和,等于总注入(injections)量,即投资和政府开支的总和。IS曲线这名称反映了希克斯的最初说明中所论述的简单例子,因为只考虑了储蓄和投资。LM曲线是详细说明确保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水平的组合的图表。在此图表中的所有点上,为交易而发生的对货币的需求(为谨慎起见如果我们把这种需求归入交易需求)和为投机而发生的对货币的需求等于外生地确定的货币供应量。最初此图表被希克斯命名为L曲线,不过汉森把它名为LM曲线,着重指出它代表了这样一条曲线:沿着这条曲线,L(对货币的需求量)=M(货币的供应量)。
此模型描绘了对《通论》的一种解说,不过在把注意力引向均衡状态时,它转移了对潜在的因果关系结构和《通论》的核心信息之一的注意:货币经济的特征就是不确定性。
以上是该词典对IS-LM曲线的解释。如果说这种解释令人费解的话,在萨缪尔森的经典著作《经济学》、在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德尔别尔格的《宏观经济学》在美国学者保罗·霍维慈的《美国货币政策与金融制度》等有关著作的解释或说明中,读者也不会感到轻松。总之,每个解释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自己的语言和逻辑,大家都不一样,谁的说法似乎都不能令人信服。
笔者认为,其实IS-LM就曲线本身来说,并没有跳出古典货币理论的框框和凯恩斯的投资及货币理论的范畴。如果说它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产物,未免有点言过其实了。由瓦尔拉、门格尔和马歇尔等发展创立的古典微观边际分析理论,一直非常注意分析和研究货币(Money)的流动(Liquidity),以及现金余额(Cash balance)的变化,因此,LM的原始出处可能引自于此。IS的概念引自凯恩斯投资(Investment)与储蓄(Saving)的原始分析,凯恩斯在其《货币论》一书中将失业的存在归咎于银行利率过高,他认为只有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即储蓄等于投资时,才能实现充分就业,因此应当用降低利率的方法来抑制储蓄、鼓励投资。IS-LM曲线试图将反映商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与反映货币市场均衡的LM曲线,同时移植到一维表示利率(r),一维表示国民收入(Y)的坐标系内,或许它试图说明当L=M时(即LM曲线上的所有点),通货膨胀没有或最低;或许它试图说明当I=S时(即IS曲线上的所有点),失业率没有或最低;或许它试图说明当IS与LM相交,所对应的利率和国民收入,都是考虑其他两个市场指标,即通胀率与失业率最低时的最佳选择;或许其他什么。总之,它仍然局限在货币论中利率调节这个一点论的视野之中,没有全面反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调节。
本文在此提出IS-LM曲线问题,皆在政府运用宏观调控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时,应更深层次地考察其他因素,以补充政策措施可能带来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