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和一直很珍惜周仲眉夫妇的题字和题画。但最让她难以忘怀的,还是有关他们的《琅 题名图》的故事。
且说,抗战期间,许多文化人都先后逃难到了重庆地区,于是参加周家曲会的人数也日渐增多,其中有许多曲人都能诗词善书画。周家夫妇因此很想将这些曲友的题签文字留下来作纪念。有一天,周夫人戊双突发雅兴,挥毫点彩,画成《琅 题名图》一幅,该图背景带有淡淡的翠竹意象,主要为了让曲友们在这个富有诗意的图面上随意留下他们即兴的诗词作品。(“琅 图”典出《牡丹亭》的《拾画》一出:“客来过,年月偏多,刻画琅 千个。”)同时,主人周先生也写了一篇很长的《琅 题名图序》,中有“寒花荒草,客来有玉茗之词;繁李浓柳,夜游有青莲之序。爰藉妙手琅 之画,刻划留名;愿结灵山香火之缘,观摩永念”诸语。
不用说,这张面积颇大的《琅 题名图》一时成为佳话。当时许多曲人都在《琅 题名图》上头题写自己的诗作,包括卢前先生所题的一套散曲。现在节录如下:
[南商调梧桐树] 山无半壁平,水不经年净。漂泊西南,日与嘉陵近。可喜的峡中早把歌筵定,几外云岚列画屏。翠拍红牙,有几个闲名姓,借琅 写出了流人影。
[东瓯令] 六幺序,解三醒,唱罢南音又北声。传奇散套分明订,添几曲新时令。明朝筑座纳书楹,还按谱试西昆……
[大圣乐] 叹仙霓徒侣凋零,说吴阊空旧恨……还怜昆戈排场冷,忍回首北平城……到如今巴渝曲调尊前听,只雅部人间寂不闻。周郎顾也,趁良辰结社风流无尽。
[解三醒] 一个是余杭旧尹(汪寄庵),一个是鞠部昆生(倪宗扬),一个是道升潇洒偕文敏(仲眉夫人戊双),一个是牛首山僧(甘贡三姑父),一个是双柑斗酒南郊隐(戴夷乘),一个是塞上曾陈十万兵(范崇实),一个是歌中圣(项馨吾),一个是刘家少妇(翟贞元),一个是小叶娉婷(张充和)……
卢前先生这一组套曲可谓曲史上一个不可多得之作。或者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篇难得的“曲史”--其内容主要在叙述诸位曲友在北碚周家聚集唱曲的盛况,尤其对每个人物的描写都十分逼真。将充和描写成“小叶娉婷”,更是神来之笔。
然而遗憾的是,那幅宝贵的《琅 题名图》却在“文革”期间毁于抄家。更可悲的是,那个被卢前先生称为“趁良辰结社风流无尽”的周仲眉先生,也在“文革”初被迫害而自杀身亡。
1983年,周夫人戊双终于有机会联络上张充和女士。就在那年,充和将她所收藏的卢前先生旧稿(即卢先生当年在《琅 图》上所题的整套散曲)抄写成工整的楷书寄赠给戊双。戊双为此感慨万千,次年即写成一篇有关《琅 题名图》的回忆札记,中有“欣蒙故人张充和自海外录寄卢曲”诸语,以示感谢之意。
陈戊双女士比充和大九岁。她于1999年以九十五岁高龄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