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机械的“重复”,而是经过思想之流动而使于盛年形成之思想更趋于成熟。其所扬弃,可能出于环境之变迁,有了新的外力的推动,因而促使原来的思想发生动摇,此种“动摇”常是被动的,而非原有思想之自然发展或延伸,则此类“动摇”后形成之“新思想”每不巩固,原有之思想根基仍在,盖这种“新思想”之基础是一种“混合物”,且不能自成体系。一旦环境又发生变化,使新思想之基础随之发生动摇,则原有之思想可能复归,而“复归”后之原有思想有可能进入新的更深层的境界(或新的升华)。这一新的升华则可能是原有思想的合乎理性原则的“净化”。人的思想由此把思想流动的圆圈封合。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即循此轨迹以进。
中国传统哲学何以不能开出自然科学一脉,国内外学人多有探讨。此当于中国传统文化之特点求之。中国传统哲学分两部分。一属政治的、伦理的哲学,西人谓为“应用哲学”,即政治、社会哲学,道德文章、典章制度皆属之。二属理、气、心性之学,属“天人合一”之大范畴,其中间有西方“本体论”的味道。然而二者(政治哲学和心性之学)均视工艺为奇技淫巧,视为末技。前者之根本是“统治术”,可能开出科学的,本来应在后者,但宋儒拐到了“太极”、“太和”等虚空概念里,并在里面转来转去,最终坠入凿空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