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鲜为人知的莫干山会(1)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作者:柳红


鲜为人知的莫干山会:记1982年苏联东欧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

莫干山会在思想上和所涉及问题的面上是广泛而深刻的,但是影响有限。它本可以开得更精彩,影响更大,但是不得不压着嗓子说话。尽管如此,决不意味着它的历史意义可以被忽略。

浙江德清县的莫干山,是为纪念春秋时期夫妻铸剑匠师干将和莫邪而取名,素有“清凉世界”之称。古往今来,引无数风流人物聚会。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界有两次莫干山会,一次是赫赫有名的1984年第一届中青年经济学家会议,另一次,则是鲜为人知的1982年苏联东欧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

苏联东欧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是由中国价格学会主办,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薛暮桥、国家物价总局局长刘卓甫、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廖季立主持的。海外来宾是一行7人的考察团,有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曾任波兰政府经济(咨询)委员会副主席的布鲁斯(Wlodgimierg Brus);西德《东方经济报告》编辑,曾任波兰国家物价委员会主任(1953-1968)的斯特鲁明斯基(Julius Struminsky);西德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曾协助前捷克副总理奥塔· 锡克(Ota Sik,1962-1968)进行经济改革的考斯塔(Jiri Kosta);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格兰尼克(David Granick);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学院教授,曾在匈牙利外贸部工作的肯德(Peter Kende);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局经济专家林重庚及伍德。

1981年3-4月,奥塔· 锡克应邀在北京、上海、苏州3个城市做了7场学术报告,参加座谈会,介绍捷克价格改革,在中国掀起了研究改革理论和实际措施的热潮。还有一个直接结果是建立了国务院价格研究中心。计划价格是计划经济的支柱,建立一个专门的价格研究机构,足以显示国务院领导的改革决心。受此鼓舞,邀请锡克来访的刘国光向林重庚提议请世界银行出面,再邀请一些既懂改革理论又有实际经验的东欧经济学家来华。林重庚在中国经济改革早期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他在中国和世界经济学界之间,起了穿针引线、搭建桥梁的作用。

而此时,1981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印发了一份内部材料,整理出一些言论,分四类:第一类坚持计划经济,第二类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并列,第三类主张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分别实行计划和市场调节,第四类主张商品经济。邓力群等列第一类,薛暮桥、廖季立、林子力(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理论组组长)等为第四类。虽说走出了“拨乱反正”时期,进入改革开放时代,然而较之“拨乱世,反诸正”更为艰巨的其实是拨思想之乱、反思想之正。维护计划体制的势力和主张市场取向的思想第一次被端出来,正面对峙。1982年4月,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又印发了《奥塔·锡克反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改革理论》,锡克被指“反社会主义分子”。起因是国家计委《经济消息》第16期上刊登了一篇西德《经济周刊》报道奥塔·锡克关于经济改革理论的谈话,题目是《害怕失去权力》。奥塔·锡克讲道:“我深信,经济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变,首先取决于政治条件。”“如果真要让一项改革起作用,那么就必须停止党对经济的强制命令。”于是,拟议申请外国专家来华不宜再大张旗鼓,但又不好取消,只得降低接待规格。

1982年5月4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正式成立(以下简称“国家体改委”),其职能之一是制定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国务院总理任主任。就在成立当天,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和体改委受命组织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讨论开始了。这场讨论延续了4个月,有300多位参加者,分成8个组,大小会开了70次之多。

薛暮桥作动员,谈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条条和块块的关系。他必须表态,是赞成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呢?还是赞成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在《回忆录》中,他写道,“我虽然在思想上赞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方针,但是,当时一方面我自己的认识还不深入,观点还不很彻底和坚定;另一方面,我是国务院的现职干部,尽管在内部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但在公开场合,我有义务同中央保持一致。”这样的无奈缠绕他一生。

1982年9月是中共十二大召开的时间,此前,各种思想势力角逐,以期影响和主导大政方针。8月,胡乔木批发了参加起草十二大报告的王忍之、袁木等5人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在我国,尽管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是绝不能把我们的经济概括为商品经济。如果作这样的概括,那就会把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之间共同占有、联合劳动的关系,说成是商品等价物交换的关系;就会认定支配我们经济活动的,主要是价值规律,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发展规律。这样就势必模糊有计划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无政府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界限,模糊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自那以后,大概有1年的时间,在论坛上出现了不少批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文章,而主张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的文章销声匿迹。

9月6日,刘国光在《人民日报》发表《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写道:“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随着价格的合理化,要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而十二大政治报告还是坚持“计划经济为主体,市场调节为补充”的原则,在市场的方向上没有进展。刘国光也因为他的主张受到有组织的批判,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会上作检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原先打算由计委主办的莫干山会改由价格学会主办,淡化官方色彩,并且交流活动的消息和内容,一律不见报,不公开发表。外国人也看出中国的气候变了,议论中国可能要改变方向,走回头路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