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敦煌的历史(3)

敦煌之旅 作者:(日)陈舜臣


  唐朝是个长命王朝,延续了将近三百年,当然其国力也有消长起伏的时候。玄宗皇帝宠爱杨贵妃,造成了安禄山等人的叛乱,几乎使国将不国。
  
  远在边境的敦煌,受中央政府势力变化的影响,自身的命运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从755年开始,到763年正月史朝议自杀而结束。在此期间,朝廷无暇顾及边境。趁唐内乱之际,吐蕃(即藏族)的势力发展起来了。
  
  史朝议自杀后,唐朝刚松了一口气。不料当年九月,吐蕃军队疾风般地进击首都长安,并曾一度占领了长安,不过很快就退走了,因为他们真正图谋的是河西地区。吐蕃给长安一击,使唐朝感到心惊胆寒,然后吐蕃便出兵河西走廊,自东向西,逐一攻陷各个绿洲城市。
  
  早在突袭长安后的第二年即764年,吐蕃便占领了武威。唐代的河西四郡以州名称呼,武威即凉州。
  
  两年后即766年,甘州(张掖)陷落,肃州(酒泉)也随后被吐蕃占领。
  
  十年后,776年瓜州(安西)落入吐蕃手中。
  
  在此期间,敦煌竭力死守。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沙州(敦煌)于建中二年(781)陷落。我们乘坐吉普车走了两小时的这段区域,敦煌面对吐蕃军队的侵犯,在没有中央政府援助的情况下,坚守了五年时间。
  
  就这样,敦煌被纳入了吐蕃的版图。过了六十年以后,吐蕃内部发生军事政变,信奉苯教而排斥佛教的赞普朗达玛被杀,吐蕃由此陷入大乱。
  
  看到本土动荡不安,控制河西地区的藏人不用说也就开始动摇了。被统治的民众了解到西藏的局势后,自然得出这样的判断:趁现在起义,吐蕃本土不可能派来援兵。
  
  于是河西豪族张议潮毅然起兵,将吐蕃势力从该地区驱逐出去。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正月,张议潮派高僧洪辩的弟子作为使者,到长安呈递河西收复的报告。这么看来,可以认为这个时候张议潮已经清除了河西地区的藏人势力。朝廷任命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并在同年十一月,在敦煌设置“归义军”。
  
  “归义”是指尽管一度被吐蕃占领,但如今回归报效祖国。这时,除了沙州以外,张议潮还为唐朝夺回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共计十一个州。中央政府为了表彰其功绩,任命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又授“十一州观察使”。
  
  张议潮没有借助中央政府的丝毫力量,便夺回了十一个州。朝廷也不能厚着脸皮照单全收。这些地方虽然名义上全部纳入唐朝的版图,但其行政、军事方面的各项事宜,则全权委托给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
  
  也就是说,随着朝廷实力的式微,早已无力控制河西地区,不得不承认这十一个州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于是张议潮的政权在敦煌诞生了。他任命自己的左膀右臂曹义金为“归义军长史”。
  
  唐朝灭亡之后,由于长期与附近回鹘人作战,张氏的敦煌政权受到削弱。
  
  唐后是五代时期。这时曹义金后族的一支取代了张氏,成为统治敦煌的家族,他们主张与回鹘人交好。
  
  唐朝灭亡之后,曹家与新兴势力、五代的梁朝等保持适度的友好关系,从而维持了他们在敦煌的政权。由张氏、曹氏等地方豪族统治敦煌的时期,可统称为“归义军时期”。
  
  11世纪初,曹氏家族迎来了西夏这个强大的敌人。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他们侵占了河西地区。据史载,1036年该地区几乎全部落入西夏手中。
  
  因此,在宋朝统治中国的中央区域时,敦煌地区则处于西夏的控制之下。西夏后来被新兴的草原民族蒙古所灭,1227年,敦煌被纳入元朝的版图。到此为止,敦煌在将近二百年的时间里,都是属于西夏的领土。
  
  下面是对从唐代到元代这段时间里,敦煌政权的更迭所作的归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