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韩国导游聊天,我才知道韩国的儿媳妇必须要早起为公婆做饭,如果米饭不是新的就要挨骂,韩国家庭的长子则义不容辞地承担着伺候父母的重任,甚至不允许他们去异地工作,这些农民做法都是“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无法想像的。
农民是坚韧的。他们的经济腾飞,全是靠自己的血汗打熬出来的,这个国家只有两种人:工作的人和被工作累趴下的人。看他们在球场上踢球,也远远超过了一个职业球员的范畴,而成为一群生死搏杀的战士。即使在最有争议的对意大利的比赛中,人们也不得不承认,韩国人迟早要把意大利破车拖垮。
农民是狭隘的。韩国人爱吃狗肉,被远道而来的欧美嘉宾好一番奚落,法国人更是抗议不止,说要再如何如何他们就如何如何。结果法国队一球未进一场未赢,上届世界杯和欧锦赛双料冠军踢完小组赛,就和中国队一样灰溜溜地打道回府。当时我身边的韩国人那叫一个高兴:“看,输了吧?”潜台词就是俩字——活该。
韩国人的记仇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特别是表现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他们把每一场对日本的比赛都当战争来对待,这自不待言。我还记得看过一部叫《》的韩国电影,里面有一个叫“烟灰缸”的黑社会头目,无恶不作,但只要听说对方是日本人,马上就变得特别正义凛然血性十足,别人不出手时他也出手。对于一些经常将耻辱当笑料说的人,我宁愿看到这股乡气。
唯一受不了的是农民的热情。我在韩国观看了中国队对土耳其一役,离体育场还有一两公里的路,便全是为中国加油的韩国人,他们声音的分贝和身体扭动的幅度甚至超过远道而来的中国球迷。据说这是当地的群众团体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看看那些软绵绵地喊两句“中国队必胜”再环顾四周就悻悻地闭上嘴巴的同胞,不由你不感动。
再往前走,却又是一群为土耳其队助威的韩国人,同样热情,同样投入,我顿时有些崩溃。这应该属于独特的东方式淳朴吧?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们也会组织人民,这样鼓之瑟之吗?
修辞
学业荒废久矣,教科书上的一些语法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关于修辞,除常见的拟人夸张排比外,还有一种,似乎叫“佯谬”,意即故意犯一些错误,引发一种喜剧效果。比如有人将“MSN”写成“SMN”,经常遇见一些好心人予以纠正。我曾经写篇文章,将那个哲学家的名字写成“孟德斑鸠”,又有一些读者不干了。
足球方面,流传甚广的韩乔生语录,多是不经意间的口误,如“也许您刚刚打开电梯”之类。但像这种语录:“七号球员夏普分球,传给了九号球员夏普,他们可能是兄弟。在足坛上活跃着很多对兄弟”;“这个球传给了十号,咦,十号怎么也叫夏普,可能是这样的,外国球员印在球衣上的只是姓,这些球员都姓夏普,就像韩国有很多球员都姓朴”;“十号进球了!十一号上前祝贺,十一号是……夏普”;“哦,对不起,观众朋友,夏普是印在球衣上的赞助商的名字”……这样的错误,已经完全收到了佯谬的效果。
在这方面,我觉得“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达到了佯谬的最高境界,后来又有人创造出“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之势”,就显得太刻意,反倒等而下之了。
如今韩乔生老师大概也回过味来,高举这种修辞的大旗,将错误进行到底。于是,这个犯错最多的解说员反倒成了最受欢迎、颇受尊敬的人。无它,佯谬耳。
还有一种修辞,我不知该怎么称呼,大概算是比喻的一种。平常的比喻,都是用已知喻未知,比如“她美得像一朵花”。但我说的这种比喻,却是用未知喻已知,从而让读者得到意料之外的资讯,比如某外国小说中有个主人公,通过其言其行,我们已经了解了他的品性,这时作者来一句“他就像寄宿学校的女生一样贪吃”。这样一句话,反而是提醒了我们那些女生的良好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