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起义南归 三(2)

金戈铁马辛弃疾 作者:赵晓岚


更让人疑惑的,是南宋章颖(1141-1218)所写的《魏胜传》中的记载。根据这篇传记,张安国杀了耿京后,得到了金人的奖赏,当上济州(今山东巨野)的“一把手”(知济州)。这时,南宋的抗金名将张浚“开督府”(都督某一方兵马并且有自己独立的办事机构),想要找个人去抓张安国。耿京的老部下王世隆自告奋勇担任起了这个任务。他带着二十名骑兵到了济州郊外,然后一个人进了城,找到了张安国的住处,要人向张安国通报自己的名字,说是来看看老朋友。张安国虽然奇怪已经归顺了南宋的王世隆怎么会出现在济州,但是知道他只有一个人,所以也不在意,就出来见面。王世隆一看到张安国,拔出刀来就劫持他上了马,说是要到郊外议事,张安国手下的人也就不敢乱动。王世隆又咋呼了一嗓子说,十万宋军就要打过来了!引起一片混乱后便扬长而去,出城汇合了自己小队骑兵就往南方跑,每隔四五里路还安排一两个人接应断后,就这样把张安国抓到了张浚那里,后来又押到临安杀了。在这篇传记中,半个字也没提到辛弃疾,好像辛弃疾跟抓张安国的事毫无关系似的。而且,在《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这个时间下面,也说:“李宝将王世隆攻破安国,执之以献。”居然也把抓张安国作为王世隆的功劳。

这可就真叫人头痛了:张安国到底是谁抓的呢?事情的真相又到底如何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辛弃疾和王世隆都参与了抓张安国这件事情。这是因为,张安国事件在当时是重大新闻,绝对具有轰动效应,而写《稼轩记》的洪迈和《魏胜传》的作者章颖跟辛弃疾、王世隆属于同时代人,都曾在朝廷做官,他们对这件事情的具体过程虽然不一定完全清楚,有些细节可能只是听说,但应该还不至于连是哪些人干的都弄错了。《魏胜传》中不提辛弃疾,并不代表和王世隆一起去的人中没有辛弃疾,而《宋史·辛弃疾传》中的记载更是清楚地说明这两个人都参加了这次行动的。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在抓张安国的过程中,到底谁是带头大哥,谁应该记头功呢?由于历史资料说法不一,学者们见仁见智,又打起了笔仗。

有的人认为应该是王世隆,理由是王世隆原来是耿京手下的马军将,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似乎不会做辛弃疾这个掌书记的随从和打手去帮忙抓张安国。而洪迈跟辛弃疾关系不错,他为辛弃疾写文章,当然要突出辛弃疾的功劳,吹捧自己的朋友的。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这个头功和主谋应该还是辛弃疾。因为除了章颖的《魏胜传》没有讲到辛弃疾在这件事情中的作用,洪迈以及其他南宋人的言论和记载都认为张安国是辛弃疾抓的,如同时的大名人朱熹就说:“幼安(辛弃疾字幼安)后归,挟安国马上,还朝以正典刑。”(《朱子语类》卷一三二)稍晚的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陈振孙也说:“弃疾擒安国以归,斩之。”(《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南宋末曾任史馆校勘的谢枋得在《祭辛稼轩先生墓记》中同样把这件事作为辛弃疾的突出事迹。虽然真理有可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但在关于历史事实方面,当时多数人的话应该还是比少数、个别人的记载更有可信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