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铁腕平乱 一(1)

金戈铁马辛弃疾 作者:赵晓岚


淳熙二年(1175)七月初,有一辆马车出了临安城,在如火的骄阳中烟尘滚滚地向江西驰去,车里面是一位身材雄伟、眼光似刀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朝廷新任命的江西提点刑狱辛弃疾。宋代中央政府在各路设立派出机构对地方进行监察,提点刑狱司是其中之一,主要职责是掌管一路的刑狱公事,此外还有弹劾和举荐辖区内官员的权力。“提点刑狱”是这个部门的长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省级司法机关的主管领导。根据宋代官制的规定:担任这一职务的人,首先必须是文臣中的朝官(在朝廷中为官并经常上朝参见皇帝、参加朝会的中、高级官员),其次还必须曾做过知州和两任以上通判。从对任职资格的要求来看,这个职务与辛弃疾两年前所担任的滁州知州相比,明显是“进步”了,它标志着辛弃疾的仕途又有了新的突破。不过,辛弃疾这一次的“突破”,来得很有些戏剧性,而前途却是祸福难料。

辛弃疾因病离开滁州后,在家中休养了一段时间。淳熙元年(1174)春,恢复了健康的他被安排到江东安抚司任参议官。安抚司在宋代俗称为“帅司”,它也是中央政府派驻地方的机构之一,主管一路(相当于一省)的军政和民政。参议官就是这个司的长官安抚使的下属官员。这样一个工作安排,在今天大致相当于把某个地级市的市长调到某个重要的省级部门当中层干部。这一类的调动,一向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如果有点背景,有人赏识提拔一下,那么被调动的人可能会从此步步高升,混出个名堂来,否则的话,也可能因此失去施展才干的机会,被别人“边缘化”。那么辛弃疾属于哪一种情况呢?

应该说,辛弃疾的运气不错。他在接到这个调令后不久,就得知新任的建康留守兼江东安抚使是叶衡,一个与辛弃疾颇有交情的领导干部。1168年,辛弃疾在做建康通判的时候,叶衡也在建康做官,负责总领淮西军马钱粮。当时辛弃疾是九品官,而叶衡是七品,两人虽然不是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互相间交往很多,辛弃疾把叶衡当成老师一样看待,而叶衡也很赏识辛弃疾的才干,并多次在辛弃疾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现在,叶衡来当建康留守兼江东安抚使,成了辛弃疾的顶头上司,这对辛弃疾来说,自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因此,辛弃疾马上给叶衡写了一封信联络感情,并且很快就赶去建康赴任。他的朋友周孚写诗为他送别,其中两句是:“今日参佐须孙楚,何日公卿属范云?”分别用孙楚和范云这两个古代的名人来比拟辛弃疾。孙楚是西晋人,才华超群,但性格很傲,得罪了不少人,四十多岁才入仕做了一个将军的军事参谋。范云是南朝齐梁时代的人,从小就非常聪明,写诗作文提笔就来,根本不用打草稿,弄得别人经常怀疑他是提前做好了准备。他也很有雄心壮志和政治才干,政绩十分突出,一直做到了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副宰相)这样的高官。周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今天等着你的是参议官这么一个位子,哪一天公卿这样的高官会属于你呢?从这两句诗看,虽然我们不能确定辛弃疾本人当时是否怀着成为公卿这样的野心,但至少他的朋友是认为以辛弃疾的才华,戴上公卿的帽子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诗里面还有替辛弃疾打抱不平、为他迟迟当不上公卿而发牢骚的意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