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职场路上,业绩就是绿灯(2)

干好前3年:从职场新人到公司核心 作者:(韩)申铉满


1997年韩国外汇危机之后,业绩主义已经成为韩国企业的大势所趋。虽然目前还有一小部分企业,仍然以工作年限和对老板的忠诚度作为薪水涨落和晋升与否的标准,但是大部分企业已经把业绩视为最重要的评价标准,甚至过去论资排辈最严重的银行系统,如今也发生了变化。

在2002年之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银行系统更换了70%的高管。如此大规模的高管换水,正是业绩主义的影响。1997年韩国外汇危机之后,银行系统每年进行一次业绩评价,并立即更换业绩不佳的高管。银行行长针对大部分的“非注册高管人员(执行高管的权限但是未经股东大会批准的人员,区别于签约制高管)”每六个月或一年进行一次成果评价,以此来决定能否连任。

随着人事评价原则从工作年限或是团队忠诚度转变为业绩之后,高管的工作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因为他们有切身体会,如果业绩突出可以得到金钱上的特殊奖励,反之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则连职位都保不住。在三星电子,如果把生产性奖励金和利润分红加在一起的话,同级别高管的年薪差异最高会达到5倍。LG电子将以高管为对象实行的年薪制度普及到了全体社员,即便是同级别的职位,年薪可能也会差好几倍。

由于业绩评价制度的实施,工作态度发生最大变化的正是那些高管。在1997年韩国外汇危机之前,他们只关心事业的发展过程,而现在他们最先考虑的则是业绩,因为随着业绩成为评价高管的标准,业绩好坏直接决定了晋升与否。

如果说以前的高管是管理者,那么现在的高管则是实务操作者。现在很难再看到只管在办公室盖章的管理人员了,如今大部分的领导者都穿上工作服穿行于工作现场,亲自去访问国内或国外的客户。一位大企业的常务说,“成为管理层之后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次数屈指可数”,“比起做部长的时候,现在的业务量成倍地增长”,“过去只要努力做好份内的工作就可以,而现在却为了拿出业绩而主动找事做,所以工作没个头。虽然工资是涨了,但是工作量的增加比工资的增长多得多”。他还诉苦说因为工作腰都累弯了。

得益于业绩主义,选拔高管的标准中,学历因素的影响淡化了很多。过去企业的高管层被首尔的几所名牌大学毕业生垄断,其它学校的毕业生十分少见,企业担心只录用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会招来“学历至上主义”的骂名,所以也偶尔录用一两名其他大学的毕业生。

但是现在这种状态有了改观。管理人员当中地方大学的毕业生逐渐在增多。例如,在2006年度各大企业高管晋升人选当中,地方大学毕业生所占比例分别为:三星集团31%、LG电子31%,现代汽车40%。2007年在排名前30位的集团公司新任高管当中,地方大学毕业生的比例高达35%。对于评价资料不充足的应届毕业生或一般岗位人员来说,学历的作用还在不断加强,但是对于可以验证其业绩的有经验者或干部级别的人员来说,学历的重要性正在大大降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