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听从情感的召唤——评《印度之恋》

印度之恋 作者:(英)露丝·普拉瓦尔·杰哈布瓦拉


 

(王朝选)

这是一部不太好评价的小说,它既给作者杰哈布瓦拉带来极大的荣誉,又令她备受批评。正如这种现象的矛盾,作品本身给人的感受也不免矛盾。

二十余年的德里定居生活使杰哈布瓦拉深入印度社会内部,赋予她对印度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并因此给我们带来不见隔阂的印度书写,虽然她并不认为自己是印度作家——这一定位决定了她这部作品的色调。在《印度之恋》(Heat and Dust)中,作者笔下的印度看起来十分不美好,“沙尘暴开始昼夜不停地地刮起来,炽热的狂风呼啸着,从沙漠中卷起股股沙尘带到小镇上;弥漫着沙尘的空气不仅让人窒息,也让人所有的其他感官失去了效力。曾经清翠欲滴的树叶变成了死灰般的颜色……人们个个变得焦躁不安、性情暴戾,到了几近疯狂的边缘……”,这里贫穷、落后、疾病流行,这里的人们虚伪、愚昧、肮脏、诈骗……就这些描写来看,印度简直就是一个地狱。

然而,故事正是发生在这样的地方。作品以两条主线讲述了奥莉维亚及其前夫孙女的十分相似的故事——来到印度,爱上印度人,怀上混血儿。奥莉维亚最初并无他念,她很欣赏丈夫道格拉斯的高贵和优雅。但是,道格拉斯一心忙于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并把卷宗带回家来处理。炎热和沙尘把奥莉维亚一天天关在屋里,空虚而无聊;纳瓦布经常来看望她,并带她寻找清凉去处。终于,她背弃其所处的白人群体,成了这个印度土邦王的情妇,随时听从纳瓦布的召唤,并终老印度,孤寂而死。这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奥莉维亚的好友解释了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随时准备着听从情感的召唤,而绝不会顾忌这种情感会把她们带向何处”。

这似乎就是本书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之一——听从情感的召唤,不管它是男女之情,还是宗教信仰之情,或者其他方面的感情。在杰哈布瓦拉笔下,地狱般的印度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这才会有拥有丰富物质生活的西方人来到印度寻找“心灵的安宁”或者“更加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而“我”——寻找奥莉维亚踪迹的道格拉斯的孙女,也爱上了印度人,并为了生下混血儿而朝圣。相隔50年的祖孙二人,经历如此相似,不能不说印度有它独特的魅力,就像作者杰哈布瓦拉所言“印度带给住在其间的人一种地狱般感觉,但同时又传达了一种天堂似的感受”。

炎热象征着爱欲和激情,沙尘象征着落后和肮脏,但这里却有在基督的支撑下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年的女修士,有前来需找心灵的安宁的西方人和入印度教成为苦行僧的西方人,大众对“圣人”十分崇敬。听从情感的召唤,奥莉维亚孤寂而死,契达期待着回国;同时,也有女乞丐死前的欣慰,“我”不辞辛苦的朝圣。结局复杂,就像作者对印度的感受之复杂。但这本书出场人物并不多,故事情节也比较清晰,译笔流畅,至于你怎么看以及看后有什么感受,恐怕也要“听从情感的召唤”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