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如果你真的了解我
一般人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行为举止不经大脑,甚至说话也是脱口而出。
--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也许该这么问,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
在心理学的领域里,几乎没有比肢体语言更吸引我的课题了。从下个章节开始,我将利用七个篇章,逐步介绍和解读“肢体语言”;从练习使用眼睛和耳朵开始,渐渐深入到讨论人类心态的外在表现。当然,在你看懂别人的同时,你也看懂了自己;如此一来,定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
不过,肢体语言是心理学的一个项目,绝对不要期盼出现一加一等于二的公式。既然是个跟人打交道的事儿,也就是说跟宇宙间最复杂的系统过招,因此在发表任何一个结论之前,必须要搜集并分析大量的人类行为资料,才能避免犯下编号10T的错误。
编号10T错误,是转换自英文:ID 10T,仔细看一下,你大概已经看出来这个单词就是idiot(傻瓜)。
达·芬奇有句名言:一般人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行为举止不经大脑,甚至说话也是脱口而出。
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常常如此?对不感兴趣的事情,任凭他人口沫横飞,也不过是雁过寒潭。
问题在哪儿呢?一个人可以指挥自己的嘴巴说什么话,但是很难全面控制身体语言,常常是嘴巴在说谎,而身体其他上千条肌肉却背叛了嘴巴。记得学校老师教过的吗?人体有许多肌肉是自主性的,根本不受大脑控制,所以,就算你自我感觉非常好,肢体语言却可以泄露你的真实想法。
我先简单总结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1. 如果你想要聚焦众人的目光,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以吸引更多关注,加深众人对你的印象。
2. 如果你希望每次沟通都能达到预期目标,读懂别人无声的讯息(暗示),你可以适时修正话题和沟通策略,顺利向成功迈进。
智慧小语
人与人的沟通,往往是无声胜有声。
肢体语言被认为是最值得信赖的语言,它几乎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投影,透过我们不经意流露的大小动作,别人能读到许多可能连我们自己都不察觉的秘密。在沟通的领域里,如演讲、谈判等,言语只能用来表达资讯,而肢体语言则表达出情感和思想。
在现实生活里,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猜测别人真正的想法,企图从对方的一举一动里看出一点什么端倪。然而,可能我们自己根本不知道,因为这一切观察、归纳、结论的过程,几乎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这也是为什么这里首先要谈的是言行的一致性。想想自己平时的行为,当我们对某人产生不信任的时候,通常不是因为某人说了什么,而是某人做了什么。反过来说,我们也可能因为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而让别人产生怀疑,甚至误解。
所以,即使我们实话实说,但是因为几个不当的行为举止,造成他人在潜意识中认定我们不值得信任。而这些不当的行为举止有哪些呢?多半是些细小坏习惯,挖鼻孔、抿嘴唇、手托着头、咬指甲、手遮着嘴说话、随便叹气、边说话边摇椅子……,不胜枚举!这些很多都是无意识的习惯动作,很多时候也是无意识地做了,但是别人看在眼里,那就随便怎么理解了!
因为举止错误而造成他人的误解,本质上跟说错话一样难以修补,糟糕的是本人很难察觉或根本不知道!你是不是会觉得人家多心?不过是个习惯动作,值得想那么多吗?我想我们可以做个换位思考:你正在主持会议,某人在下面不是挖鼻子,就是不停地叹气,你感觉如何?很烦吧!所以,为了不要给别人留下不正确的坏印象,从今天开始,丢掉这些坏习惯!记住,所有人都是“百闻不如一见”!
智慧小语
最陌生的人,最有先入为主的成见。
跟不同的人说话,我们会有不同的习惯动作,这些动作是表现我们对待不同人的心情和想法。如果你仔细观察自己的肢体语言,你会发现自己在使用不同的肢体语言对待不同的群体,进而改变彼此的关系。说到这里,也许你已经注意到自己的过去,可能传递了不少错误讯息给别人。当然,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然而,改变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十多年养成的习惯,如马克·吐温说的:“坏习惯是一袋垃圾,不能从窗户扔出去,要从楼梯一级级地提到楼下去丢掉。”
肢体语言学的起源
虽然社会学家说肢体语言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语言,但是开始认真地把肢体语言当成学问来研究,不过是最近五十年的事情罢了。你也许没看过黑白默片,但一定知道卓别林,一位不需要说话就能让人笑破肚皮的默片明星。他让世人怀念不已的不是台词(根本没有),而是举手投足之间透露的笑料,他的任何一个举动,都充满感情和思想,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内心,进而成为一幕幕经典画面。
当我们在表达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尽可能选择合适的言语,然后加上手势和表情来加强我们的讯息。这些被加上的手势和表情,就是肢体语言的一部分;此外,我们说话的声调和速度,甚至是全身上下,通通在说话,而且大多是些不经大脑的“话”!对听话的一方来说,这些不经大脑就冒出来的“话”,比我们嘴巴里吐出来的话更有意义,更能影响对方的思考和判断。根据许多的研究,一般人判断某人说话内容的好坏,百分之九十五来自某人无声的语言,只有百分之五是某人说出来的言语。
但是很可惜,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也没有看到别人“说”了什么。